NEWS / 新闻中心
护航老龄化,个人养老金有望启程

当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约1.76亿,占总人口的12.6%,已远超国际公认7%的老龄化社会门槛标准。在此背景下,养老保险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专家认为,在高层的强有力推动下,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看点1:加快第三支柱发展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由三个支柱构成:第一支柱是由国家主导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由用人单位主导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由家庭或个人安排的养老储蓄计划,即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

近年来,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但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专家认为,如果仅靠基本养老金支撑,居民在退休后收入出现下滑,恐怕无法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加快构建以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为基础的第三支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而第三支柱作为个人补充养老保险的制度,是利用金融手段增加养老保障供给的有效形式。加快第三支柱改革发展,有利于完善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增强养老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长期的机构投资者,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支持基础建设和科技创新。

实际上,作为居民自主积累养老财富的第三支柱,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尝试,如2018年5月,税延养老险开始启动试点,这标志着我国开始运用税收优惠的手段探索建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但实践效果不理想。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税延养老险的参保人数仅4.7万人,保费收入2.45亿元。

“当前,制约我国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财政给予的税收优惠激励不足,涉税流程相对繁琐,没能调动老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机构投资者发展不足,养老体制改革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在税收政策上下功夫,还需要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看点2:新一轮政策将出台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后,监管层频频传出加快发展养老第三支柱的“政策暖风”。2020年10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金融街论坛”上提出,要发挥金融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有效缓解我国养老保险支出压力。

郭树清表示:“养老金融改革总的方针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是要正本清源,统一养老金融产品标准,清理名不符实产品;另一方面是开展业务创新,大力发展真正具备养老功能的专业养老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存款、养老理财和基金、专属养老保险、商业养老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