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中心就是我们老人的就业中心,不仅可以赚点生活费,而且还在空调房里办公,解决就餐,生病了还有人服务,让我们老年人过得实在是太舒适了。” 吴永失说,平时还有志愿者过来免费理发、按摩,逢年过节还有慰问的礼品。
作为温州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泰顺有高龄、孤寡、独居、空巢、留守等生活困难老人数量较多,截至2020年3月,泰顺县常住人口为37.3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6.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7.4%。近年来,泰顺县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基础设施和场地建设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累计建成213家,覆盖率达73.7%。
泰顺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行管理经费收入主要由“县级财政补一点+老年人餐费收一点+村集体投一点+在外泰商资助一点”等拼盘筹集而成。“因山区县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甚微,泰商资助有限且不固定、县财政负担大,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面临运行困境。”
为此,泰顺县在东溪乡养老服务中心创新创办了该县首家开在养老中心的“就业中心”,形成了“劳养结合”的“轻成本”运营模式。
“村里的老人一般闲不住,喜欢做些手工活,所以我们引进了来料加工。当然我们也会考虑老人的状况,要求厂家的单子不能赶工,而且做工相对简单,这样也能培养老人的动手能力和脑活力。” 泰顺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深入总结推广“轻成本”运营模式,并探索建立“网络平台+养老+慈善”的方式销售老人加工的手工艺品、农产品等,多渠道为老年人创收。
代表这样说
市人大代表 陈元哲:
农村养老可走多元化路子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加上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速,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越来越多,加快推进农村养老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
我建议围绕“家庭般的养老氛围,有尊严的晚年生活”理念,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规模发展,走出一条农村养老新路子。模式呈多样化,如抱团式养老、退地养老(老人自愿选择退出土地,然后领取一笔补偿款,可作为养老费用,保障晚年生活)、互助公社式养老等。老人在互助公社,可以享受应有的硬件设施,还可以自行组成兴趣团体。每户可以免费使用一块土地,自给自足。有能力的老人可以做义工,赚取的工分可以存在公社的“时间银行”兑换相应的报酬和服务。互助实际包含着方方面面,比如教唱歌跳舞、技术、来料加工等,当他(她)掌握到一点点专业、帮助到他人一点点的时候,大家都很快乐。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