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养老模范生”日本危机隐现,中国又该怎么办

此外,虽然日本高科技十分领先,但只要人力允许,养老陪护还是坚持以“人对人”为主,高科技只是辅助手段。日本人认为,这样才能体现介护服务的温度和价值。比如沐浴服务,日本在30年前研发出全自动机械洗浴槽;但调查显示,相较于使用机器,大部分老人更偏爱有护理人员搓背的沐浴服务,因为这样在沐浴的同时,还有人陪伴聊天。

介护保险很给力,却已财源紧张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日本就开始了养老制度改革方面的探索,尤其是2000年出台的《介护保险法》,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介护,就是照顾、看护的意思。在日本,介护保险是与国民健康保险、国民年金保险等并列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40岁以上的日本人和在日外国人都必须缴纳,原则上到了65岁即可享受介护服务,如患有癌症、早期痴呆、脑血管疾病等15种疾病,即使不满65岁,也可以享受介护保险服务。

《介护保险法》将老年人需要照护的等级分为7级,介护等级由专业机构就申请人的视力、行动能力、能否自己翻身、如厕等85项内容确定,十分严密规范,每半年复审一次。

介护保险服务覆盖面广、功能多样,是日本老人得以安心养老的重要所在,但这项制度执行不到20年,却已面临财源紧张的困境。

日本介护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保费以及政府税收。2015年以前,个人只需支付介护服务费用的10%,其余部分由国家负担。

但是,由于老龄化进程加快,政府的财源日益紧张。2016年起,较高收入者的个人支付比例提高到20%,2018年进一步提高到30%。

目前的情况是,根据收入情况分类,收入越高,个人支付部分比例越高。

护工不足,以老养老成常态

除了资金压力外,日本介护制度还面临介护人员不足的严峻现实,使得部分老人只能依靠“老老”介护——即一名老人照顾另外一名老人,或者年岁已长的子女照顾年岁更长的父母。《介护保险法》规定由子女照顾病卧父母的,可以依法领取一定的报酬。

厚生劳动省推算,2020年日本看护人员的缺口约为26万人,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至55万人。如何增加和培训看护人员是日本养老产业亟须解决的问题。2019年4月,日本政府开始允许持“特定技能”的外国人在日本从事看护工作。

除了专业的看护人员,日本很多养老机构也在积极雇用老年看护人员。以老养老正在成为日本社会的常态。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在茨城县一家拥有大约30名员工的养老机构看护人员中,55—65岁的有10人左右,65岁以上有8人,70岁以上有4人,年龄最高者为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