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科班生”转行,四五十岁成主力军,养老行业留住年轻人才为何这么难

“科班生”未能从事养老行业,小于并非个例。小于的同学中,有人去做新媒体运营,有人去考教师资格证当老师,就是没有人去干养老。即便是进入养老行业,也有相当一部分未能坚持下去。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护理分会秘书长宋梅介绍,2018年起,她和合作者对全国65所高职院校养老相关专业近1000名毕业生做了三年就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从事养老服务的毕业生,第一年离职率为50%,第二年达70%,第三年已接近100%。

■探索 创新管理满足年轻人需求

■亮点 “你的辛苦,我们都知道”

良乡大学城附近的房山万科随园养老中心是一家公建民营养老院,这家养老院目前的服务团队主流是30多岁的年轻人。据介绍,除餐饮、物业、医生外,在一线照顾自理老人的管家和护理员,40岁、50岁人员比例已不到10%。

近3年来,企业一直在推进团队年轻化建设,引进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大专科班生。扁平化管理,正是随园打动年轻人的重要一点。在传统养老机构,老人要反映问题,常常是护理员、层长、楼长、副院长、院长一层层往上找,可随园只有护理员和楼长两个层级,楼长可以自行拍板决定绝大多数事项——年轻人有更多施展空间。

“扁平化管理提升效率,最大程度减少用工人数。”该院负责人说,“把用工数量降下来,提高员工待遇,形成良性循环,人才就能留住了。”

养老院还尝试把具体工种打通,一个人不再只做单一工种工作,比如将管家、护理、护士工种打通。“打通工种后,每个人能学到更多东西,成为多面手,拓宽了上升渠道。”该院负责人认为,这样也能减少单纯从事某一项具体工作的职业倦怠。

护理、医疗、营养餐饮、缤纷生活……线上的智慧管理平台也发挥着留住人才的作用。随园养老中心副院长赵婷婷是一名“90后”,她介绍,平台把8大类服务模块细化为165个细项,把护理员的每一个护理动作都记录下来,进行积分,工作成绩就变得更直观,同时也在告诉护理员:“你的辛苦工作,我们都知道。”

■新政 入职奖励吸引人才

■看法 引导社会价值导向

去年底,北京出台《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引导入职从业、健全培训体系等方面的制度设计。其中设立应届毕业生入职奖励,按照本科及以上6万元、专科(高职)5万元、中职4万元的标准,分3年发放入职奖励,鼓励引导高素质人才到养老服务行业入职从业。同时结合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分500元至1500元五档标准,直接将津贴发放给护理员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