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本次调整的原因,宜华健康在公告中也十分“坦诚”。公告明确,公司希望通过本次变更改善财务状况,打造养老产业生态链,增强公司在养老产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据悉,宜华健康本次拟向北京新里程健康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不超过 6.6亿元,募集资金总额在扣除发行费用后 5.3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其余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不过,当北京商报记者就接下来双方的合作方向等问题致电北京新里程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后,截至发稿时,该公司负责人尚未进行明确回复;而宜华健康公开的联系电话也始终未能接通。
跌落神坛
“十年前,国内的养老市场中曾流传着‘南奚北朱’二分天下的说法,其中‘南奚’就指的是被宜华健康视作掌上明珠的亲和源(其董事长为奚志勇)。”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后、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郑志刚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不曾想,仅仅十年后,当年还是业界领头羊的亲和源,却似乎成为了宜华健康花大价钱买来的一块“烫手山芋”。
公开信息显示,宜华健康原名宜华地产,顾名思义,该公司曾以房地产业务起家。2014年,该公司开始转向健康领域,并在其后2-3年左右的时间内,通过收购亲和源入局养老市场。然而,当时这场斥资约7亿元、震惊国内“养老圈”的收购案,却因利润率预期较低等原因并不被大多数业内人士所看好。
彼时,奚志勇曾签下国内首份养老企业与上市公司的对赌业绩承诺书。根据承诺,亲和源将在2023年实现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不过,“打脸”来的比想象中要更快,长达八年的业绩承诺,在第三年就出了岔子。据悉,亲和源2017年和2018年,亏损需分别不超过2000万元、1000万元,并在2019年实现净利润不低于2000万元。而根据宜华健康的业绩报告,2019年亲和源并未完成业绩承诺。因此,按照收购协议,奚志勇需向宜华健康支付8169万元的补偿款。去年7月中旬,宜华健康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时坦言,2019年度亲和源业绩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其多个新开业养老项目未能如期开办内设医疗机构,而且会员卡销售不及预期。
到了2020年,以亲和源为代表的宜华健康养老板块业绩仍难言理想。根据去年宜华健康的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亲和源位列其三个子公司中营收、净利润最末位,分别为1.04亿元和亏损4926.9万元,同时,亲和源的净资产也是惟一一个呈现“负数”状态的,高达-1.1亿元左右。在此背景下,去年前6月,宜华健康净利润同比下降了2338.56%,亏损超过了1.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