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志刚看来,窘迫的资金状况估计是宜华健康急于寻找“新东家”的主要原因,宜华健康和北京新里程健康二者确实在业务上存在重合的部分,后者还有着一定的技术优势,下一步,宜华健康或会利用这些条件调整发展方向。
“虽然养老本来就是投资周期长、盈利慢的产业,但亲和源陷入经营困境的根本原因则是其‘水土不服’的经营模式。”据郑志刚直言,业界普遍认为,亲和源最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在上海,项目中的老年公寓设有800余套居室,可供1600位左右的老人居住。除了购买产权,在该项目中,亲和源还实施了会员制度,而销售会员卡也一度成为了其最赚钱的业务之一。
虽然,此后亲和源以上海模式为样本,在全国范围内做起了“复制粘贴”,但他也坦言,上海项目的成功只是个例,各地老年人不同的消费习惯、快速扩张后的资金压力等,都让宜华健康看清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养老市场的钱并不如想象中好赚。2020年底,宜华健康发布公告,细数旗下几个养老项目的现状。其中,亲和源集团养老会员卡销售进展缓慢,负债率较高;杭州亲和源未按期支付部分老年公寓租金及部分装修款,业主方与供应商均已向法院提起诉讼;而象山亲和源则长期存在较大的经营压力和资金压力,其所涉及银行贷款、对外借款于 2020 年底及 2021 年陆续到期,且存在部分拖欠供应商工程款情况。
“造血”能力亟待强化
资金“输血”只能解一时之困,宜华健康的下一步才是养老行业关注的重点。对此,宜华集团提出,具有国资背景的北京新里程健康,除了能改善宜华健康的财务状况,还能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宜华健康的信用形象及融资能力。而在郑志刚看来,强化信用形象和融资能力,恰恰是目前宜华健康想“盘活”其养老项目的关键。
“亲和源主打的养老社区概念出现时间相对较早,其中会员卡制度是模式的核心。目前各地对养老社区会员卡的规定各不相同。部分地区要求供应商的固定资产要大于会员卡总额,而还有一些城市,如江西等地则直接禁止养老项目销售会员卡。”郑志刚称。不过,也有专家指出,虽然目前全国仍有不少企业在实施会员卡的经营模式,但从总体来看,未来这一模式可能已经不如当年那么容易被市场接受了,甚至可能会因为存在较高风险而逐渐被需求端所淘汰。
“会员卡制度设置的初衷是企业希望可以借此快速回笼前期投入,保证下一步的资金运转,从而实现良性运营。但这一模式对企业的要求也极高。首先企业须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保证其在高额的前期投资下依旧能展开后续运营,而不是完全依赖会员卡盈利来保证资金链。”有专家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养老项目大多回本慢、投资周期长,而这除了对企业的现金流形成了一定的考验,也挑战着它们的融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