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管谁帮我们养老,个人也总要为自己的老年期做点财富储备。那么,养老金制度需要怎样完善,个人又该如何“储备”?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董克用表示,国际上普遍选择国家、单位、个人养老责任共担的“三支柱”养老金模式,而我国“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一支独大”,急需强化“第二支柱”职业养老金和“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
董克用说,“第二支柱”“第三支柱”都不是现收现付的,而是完全积累的。其中,“第三支柱”是个人主导的,通过在年轻时积累养老金,到年老时使用。“越早积累越好,因为是复利的概念,如果存40年,最后拿到的收益80%都是复利的收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秉文认为,中国养老金资产储备与发达国家相差悬殊,应把“第一支柱”养老金的个人账户利用起来,作为夯实养老财富储备的载体;尽快扩大“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参与率;尽快出台“第三支柱”的顶层设计。
归根结底,老龄化问题挑战的是全龄人群,解决养老问题也需要方方面面付出努力。专家认为,应“多管齐下”,做好各项战略和制度安排。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认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一个由八个战略支柱构成的战略体系。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制度安排体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支柱,重点是健全完善适应老龄社会和长寿时代要求、从出生准备到身后安排的覆盖全生命周期无缝对接的制度安排体系,包括生育制度、就业制度、退休制度、养老医疗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身后遗产和相关事务制度等,并依托这一制度安排体系健全完善相应社会服务体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