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重要抓手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截至2019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达2.54亿,占总人口数量的17.8%。根据民政部的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3亿,正式从轻度老龄化社会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这给目前的健康养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给传统健康养老产业带来颠覆式变革。
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的融合创新发展弥补了健康养老需求增长带来的产业人口短缺问题,丰富了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供给,提高了健康养老资源利用效率,为传统健康养老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动能。
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提出要持续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度应用。《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把技术创新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第一动力和战略支撑。
由此可见,推动信息技术与健康养老创新融合,已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格局的必然选择。
智慧健康养老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十三五”以来,围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体系”这一目标,在信息技术、养老、健康等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产业生态体系得以形成。
(一)智慧健康养老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智慧健康养老相关政策文件,为持续深入推进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行动计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政策的出台,为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地方层面,全国已有35个省市就如何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发布了相关指导意见,并陆续出台了具体的产业政策或配套政策。其中,天津市、安徽省、江西省、四川省及陕西省等5个省市出台了《行动计划》的配套政策。其余省市则在健康、养老相关政策中提出支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从政策涵盖内容来看,涉及技术、终端、应用服务等整个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