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刻头条
本周,大家都关注到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那就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2.3%,首次突破了100万亿元大关。
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背后隐忧则是中国的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速,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其中失能人员超过4000万。
有预测表明,到205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5亿、超过总人口的1/3,其中失能人员将接近1亿。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正式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
这意味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而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规模也在快速增加。
201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仅仅1.4万亿元,截至2019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增长至6.91万亿元,在2021年将达到8.78万亿元左右,2022年将突破10万亿元。
长期护理险迎来新机遇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60岁以上人口中,40.7%的人主要生活来源是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而在失能老人群体中,这一比例高达70%。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社会之痛,失能人员长期护理保障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
随着人们预期寿命的增加、独生子女的父母群体逐步迈入老龄化阶段,社会不可逆的老龄化趋势也推动长期护理保险的社会需求不断攀升。
毋庸置疑,随着养老产业站上风口,大健康业态下的长期护理险也迎来新机遇。
然而,相比养老产业和健康险的爆发式增长,长期护理险的发展却一直不温不火。
2005年,国内首次引入长期看护保险概念。
2006年,具有保障功能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面世,随后保险公司不断开发和完善长期护理保险产品。
2018年,长期护理保险保费收入为39.2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目前存在的长期护理需求压力,但与未来10万亿的市场规模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