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持续规模化增长的老年人口和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叠加的养老新态势,重庆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主要面临四个问题。”该负责人表示,具体而言即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亟待建立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化工作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养老服务标准供给相对滞后、养老服务标准化人才培养途径匮乏。
为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标准化发展,民革市委会对应这四个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是建立健全重庆养老服务标准体系。从通用基础标准、服务提供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和服务评价改进标准等方面对养老领域建立地方标准,推进建设涵盖基础通用标准、养老服务标准、管理标准、保障标准以及老年人产品用品标准等互相衔接、覆盖全面、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养老服务标准体系。
其次是强化社区养老等养老重点领域标准研制修订工作。利用基础较好的养老创建示范单位,率先在养老重点领域采用新出台的标准,及时总结和推广标准实施成果,扩大民政标准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探索建立标准化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建立由民政、卫健、环保、市场监督、应急管理、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动机制,强化政策引导、经费支持、组织实施和评估监督责任,确保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是加强养老服务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以专题培训、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分业务领域和人员层次积极开展标准化培训,在服务机构中树立标准化理念,增强标准化意识,提升标准化实践。
区域协作
探索建立成渝地区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1月21日,市政协常委、市政协经济委副主任董青提出提案,建议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推进成渝地区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以缓解两地养老压力,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董青说,成渝地区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十分迫切。截至2019年底,重庆、四川60岁及以上人口总数达2420.61万人,占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总数的9.5%,占地区常住人口的比重超过21%。
董青建议,成渝地区要探索建立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机制。首先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联合制定成渝地区养老服务协作发展未来总体规划;加快建立养老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养老服务业人才交流机制,围绕职业教育与老年养护两大核心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为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二是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区域性融合发展。落实养老保险跨区域转移政策,加快社保、医保“一卡通”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服务政策措施,尽快解决医保结算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