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智慧养老院:我国医养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养老服务机构的共同问题是,医疗护理服务缺失,无法满足半失能老人,失能老人的医疗需求。

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16.8万个,养老床位合计达到727.1万张,比上年增长3.3%,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9.1张。其中:全国共有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2.9万个,比上年增长10.0%,床位379.4万张,比上年增长3.9%;社区养老照料机构和设施4.5万个,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9.1万个,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达到347.8万张。国际社会机构养老通行的一般规律是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数的5%左右,目前我国仍有520万张床位的缺口,产业需求远远未被满足。

居家社区养老。由政府出资委托或资助专业养老机构在社区承办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并在建成后管理和运作,为辖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托养服务、心理慰藉以及文化服务。目前存在过度的家政化,缺少医疗护理和紧急救援等医疗服务内容。

机构养老。是指在养老机构进行养老。养老机构可能附属于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福利机构,或者个人和团体组织,专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

养老综合体。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以及一些专业的养老服务企业,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保利、万科、泰康、中国人寿等。养老综合体以以养老作为核心卖点,部分综合体还是以房产销售为主。主要模式包括月费制、产权销售、售后租回、会员制等形式。

针对部分养老机构中缺少医疗服务的功能,我国从2013年开始鼓励建设医养结合机构,解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近4000家医养结合机构,100余万张床位,其中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的有2800余家,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的有1000余,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的超过2万家从基本模式上分析,医养结合有四种模式。

①从医延养。一般是指以医院为主体,本质上是从医疗机构往下游的养老护理领域延伸,主要是面向刚需客户。在医院内设置老年床位,以医疗机构为主成立养老机构;在医疗机构内增成立专门科室提供养老服务,将医疗机构转型,转变成能够提供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康护和护理机构。由于医疗机构的市场接受度普遍都高,因此较为容易切入养老护理领域。

②由养添医。一般是指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留出部分楼栋或区域,用以配置护理院、门诊部或一级甚至二级综合性医院等医疗服务机构。此为最普遍模式医院结合模式,在养老机构中设置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医务室以及护理院等医疗机构,例如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市朝阳区寸草春晖养老院。由于现阶段单纯的养老项目存在盈利难度大、周期长等问题,通过医疗机构的设置,既可以增加养老项目对长者的健康保障,又可以为项目拓宽收入渠道,缓解运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