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看广州如何破解大城市养老难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十三五”时期,广东省广州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9064”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大养老格局基本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延伸服务布局

全覆盖服务网络服务设施日趋落实

“十三五”以来,广州多措并举推进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9064”养老服务体系,搭建“区综合体—街镇综合体—村居活动站点”三级实体服务平台。

率先建立轮候制度,为实现老年人群养老服务全覆盖,率先建立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优先轮候入住。实施失能、独居、高龄老年人“关爱十条”,落地56项老年人照顾服务创新措施;资助10万多名老年人免费享受“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76.6万老年人领取长寿保健金。170多万老年人享受人身意外伤害险。每年补助老年人出行优待约8亿元。

“3+X”创新试点,为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统筹推进“3+X”创新试点,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全方位延伸至助餐配餐、医疗健康、家政服务等领域。推进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和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建设,增加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养老照护服务供给。

目前,广州共有养老床位7.2万张,从2016年起每千名老年人床位连续5年达到40张,民办养老床位占比达到73%。建有4000多家养老服务设施,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日渐完善。

拓展服务内涵

多层次养老服务优化提升

“十三五”期间,广州不断深化养老服务内涵,稳步推进医养结合、“家政+养老”等服务供给,探索实施“家庭养老床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助餐配餐,为让社区居家老人吃上“热菜”,优化提升助餐配餐服务供给,1036个长者饭堂100%实现刷社保卡就餐,将重度残疾人纳入服务范围,23个高校、企事业单位饭堂向老年人开放,融入医疗护理、心理慰藉等服务,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助餐配餐服务成为全国先进典型。

老有颐养,为稳步推进医养结合,全市建成护理站113个,173个街镇建立医养服务合作关系。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99%,其中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77家。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开展“医养结合在中国的最佳实践”,广州市有5例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