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家政+养老”,支持家政服务机构进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建立“护理员+家政员”养老服务队伍,全部街镇开展家政+养老服务。
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深入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适老化改造等,试点建设690张家庭养老床位,资助1576户特殊群体老年人家庭、77个居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
对标民政部“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服务质量整治提升,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58家三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占全省的37%,五星级占全省53%,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60%,58.4%的床位分布在中心片区。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州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服务管理,筑牢安全屏障,指导各区养老机构分区分级做好精准防控,并在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有序恢复服务秩序。
持续强化服务载体
组织保障稳步加强
广州连续10年将养老服务纳入市十件民生实事,设立由市长担任总召集人的市养老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将养老服务纳入专项考核和督查激励措施。
“十三五”期间,广州市养老服务顶层设计日益完善,发挥党委政府定方向、保基本、强监管职能作用,出台60多份政策,基本形成涵盖服务供给、保障、评估、监管等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
为引入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养老行业,广州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大,编制《广州市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修编(2019-2025年)》,破除利用既有房屋举办养老机构消防、规划的障碍,对利用国有企业物业举办养老机构设施实行不公开招租、租金优惠、延长租期、优先续租。实施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对养老机构和社会力量运营居家养老服务给予新增床位、医养结合等资助,境内外投资者可享受同等待遇。
引入社会力量,连续5年开展为老服务公益创投,培育306个创新性为老服务项目。在政府资助政策推动下,全市75%的养老床位、98%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95%的长者饭堂、95%的家政养老服务由社会力量提供,涌现出一批辐射全国的品牌养老企业,社会力量已成为广州市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力量。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十三五”期间,广州人才队伍不断加强。加大养老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实施养老专业学费减免、免费培训等十项优惠措施,发放养老就业和岗位补贴1802人、金额1819.5万元,择优遴选76名养老护理员通过积分制入户类特殊技能和特殊艰苦行业一线从业人员项目指标入户广州,全市在册统计的养老服务队伍规模达1277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