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人享受优惠的同时,北京市也不断保障老人出行。为方便老年人、残疾人等乘坐公交出行,所有公交车内均配备了“老幼病残孕”专座,专座数量不低于座椅总数的20%(双层车除外)。进一步加大无障碍或低地板公交车的置换力度,截至2019年底,市属公交企业(公交集团)公共电汽车共计24680辆,低地板公交车15556辆,占车辆总数63.03%,其中带无障碍坡板公交车13245辆,占车辆总数53.67%。
统筹建立养老服务补贴津贴制度 让老年人安心养老
“以前我父亲每月有100元的政府补贴,现在还有高龄津贴和护理补贴。他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现在重度失能,生活不能自理。”李兴国告诉记者,父亲今年88岁,因为长期卧床,专业的评估机构上门为老人做了能力综合评估,“父亲现在一个月下来,除去退休金,就老年福利这一块儿也能拿到700元补助。平时老人的一些护理服务的费用也可以用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进行支付,十分方便。”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统筹建立养老服务补贴津贴制度,整合多项制度,建立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高龄老年人津贴制度,新政策扩大了老年人覆盖范围、提高了补贴标准,重点帮助经济困难、失能、高龄等老年人及其家庭提高支付能力,让老年人既享受到更好更专业的照顾服务,也不加重老年人个人及其家庭的养老照料负担。其中,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是发放给符合条件的低保、低收入、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用于补贴日常照料等生活性服务支出,该项补贴属于新增内容。而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则聚焦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发放给重度失能或持有相应残疾证的老年人,用于补贴其因生活自理能力缺失而产生的长期照护支出,包括但不限于购买照料支持、照顾服务、护理服务等照护性服务。高龄老年人津贴整合了原有补贴津贴政策,2019年全市高龄津贴累计发放约73万人次,发放金额约6776万元。
此外,北京建立全市老年人能力评估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实施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失能老年人办理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安排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轮候入住公办养老机构、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发放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补贴、实施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的依据。老年人可在北京市民政局官网提出评估申请,按照实际居住地选择评估机构。
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 助力老年人异地养老
刘明(化名)和老伴儿生活在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已有两年。刘明表示,刚开始选择养老地点的时候,老两口和子女将北京市城区和郊区的公办、民营养老机构基本看了个遍,依然无法下定决心选择哪家。偶然的一次机会,他们到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看望老朋友,被养护中心的环境和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所吸引,最后全家人一致决定,老两口就在这里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