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的力度,把国有土地和一些其他由国家掌握的资源划到社保基金的筹资范围。”近日,一位社保研究机构负责人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
据了解,业内一直呼吁的国资向养老、社保领域倾斜,或将在“十四五”期间得以破局,其中包括国资、国有土地等向社保体系倾斜。
国企疗养院转型养老机构
“业内一直有讨论,国企的疗养院资源庞大,能否整合到一起,统一经营向民生方面转型。”国有企业研究专家李锦向记者透露,“这牵扯到多个部委,包括国资委、国家发改委和人社部。”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建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将有力有序推动地方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培训疗养机构转型为养老服务设施,并制定准入、管理等政策举措。
该《通知》还指出,多种方式支持利用存量资源发展养老,在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支持空置公租房、国企物业等无偿或低偿用于养老用途。
国资渗入养老产业,将大大降低养老机构的成本。
黑龙江哈尔滨市一家民办养老院院长向记者表示,“土地费用占养老院成本非常高。这也就是公办养老院的价格低于民办养老院价格的原因之一。”
该院长表示,而一旦大量的国有土地资源包括国企疗养院进入到养老领域之后,“将大幅降低养老院的成本”。“比如疫情期间,国有企业的房屋就给养老院减免了租金,而私人用地则不会给养老院减免租金。”
对于养老行业而言,依旧处在微利的平衡线上。
上述养老院院长接管了一家社区养老院,“现在养老院收费不能够太贵,因为要和老年人的养老金挂钩。但是,低收费又让养老院运营困难。”
中国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经历了16连涨,其中2011年之前,连续以10%左右的幅度上涨,从2016年起涨幅下降至6.5%,2017年的涨幅进一步下调至5.5%,此后都与当年度的GDP相挂钩。
该人士举例,“目前住在养老院的老人普遍养老金水平在2700元之上,而养老院的收费在22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