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海航投资“和悦家颐养社区”摘得“健康中国十大康养项目”,养老转型再下一城。
从地产行业切入养老赛道,海航投资是银发浪潮下的众多玩家之一。自2000年中国首次出台老龄化应对方案,养老产业已快速生长21年。
站在2021年的潮头,展望养老产业竞争格局,新机遇、新阶段、新业态近在眼前:随着60后的入局、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疫情长尾影响仍在,养老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距离深度老龄化只差临门一脚,在百舸争流的养老产业里,谁将脱颖而出?
养老产业站稳“变局”关口
与老龄化进程同步,中国社会对养老产业的认知,经历了漫长过程。
2000年,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方式提出;2013年,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被鼓励进入养老产业;2018年,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全面取消;近年,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成为新热点。
在一个60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数达到 2.54亿(2019年底数据)的国家,市场化+产业化,已经成为推动养老事业发展的根本国策与普遍共识。
而在快速发展20年后,养老产业站稳“变局”的新关口。
首先是深度老龄化带来的市场机遇。2022年,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人口红利消失的硬币背面,是养老市场即将迎来爆炸性的需求增长。
60后的入局,向养老机构提出更高要求。新老年群体对于智慧、互联网、智能科技需求的增加,将倒逼养老企业在5G、智联网、物联网上的融合创新。
与此同时,密集出台的养老配套政策,如《养老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等在2020年出台,既为行业划下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赛道,也提供了政策利好。
在“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顶层设计下,《新华养老周刊》便指出,2021-2030年是中国养老产业的爆发期,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探索将基本完成。
在此背景下,海航投资等企业加快养老业务布局,“抢跑”姿态明显。
跨界养老风起云涌
2020年以来,资本、资源、资产多角度发力,跨界养老项目纷纷上马,各行各业进入养老产业成为不可逆的事实与趋势。
跑步进入养老产业,几乎成为全民共识:
养老国家队开始发力,中国铁建房地产集团等4家央企合资成立养老公司,中国电信联合网易试水智慧居家养老,广州越秀收购朗高养老——浪潮从央企席卷到地方国企。
产业巨头加紧布局,海航投资“和悦家”品牌外输出至天津,泰康完善长三角康养网络,远洋集团发力智慧养老与旅居养老——房企、险企等传统玩家持续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