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中国未来社会的养老问题如何解决?
本文认为,破解养老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低收入老龄化群体的自我保障体系。因此,在厘清多种养老模式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当前中国养老模式存在的难题,重点探索了基于时间银行介入的自我养老模式中的劳务养老的理论支撑、发展路径和保障举措,以期为破解低收入老龄化群体养老难题开辟新的思维和方向。
时间银行是置换养老服务时间价值的社会化平台,是一种适逢其时的新型社区生活理念,通过时间资源共享为低收入老龄化群体养老提供稳固的保障。基于时间银行的本质内涵,首先,本文阐明了时间银行的发展是共享经济理论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创新,是对现有国家养老、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模式的补充、丰富、完善和突破。其次,为了进一步完善时间银行的发展路径,本文通过采用扎根理论给出了具体指导:时间资源聚焦、竞争优势构建、政府资源支持、兑换机制完善、技术手段升级、参与用户扩展。再次,立足于解决时间银行的实践难题,本文依据时间的时间价值、简单劳务与复杂劳务换算、是否回到物物交易、时间储蓄的继承制度进行了理论探讨。最后,对于如何保障时间银行展开,本文指明了政府市场力量,信用机制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的关键作用。总体来看,本文一方面有利于从理论上探究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在中国具体情境中的广泛适应性,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养老模式;另一方面有利于从实践上明晰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措施,时间银行养老模式通过时间共享和资源互换达到了人际互动互助目的,进而增强老年人自我养老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并对中国老龄化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下文余下内容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通过对现行国家养老、家庭养老、自我养老对比分析,阐明了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部分分析了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理论支撑、运行机理和运行框架;第四部分基于扎根理论发掘了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发展路径;第五部分对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发展难题进行了理论探讨;第六部分针对保障措施进行了论述;最后是本文结语。
二、文献综述
养老模式,是指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3个方面养老保障的方式。在上述3个方面中,经济保障是构建养老模式的基石,所以当前的研究多是从养老资金来源视角,将中国养老模式划分为国家养老、家庭养老、自我养老3种(孟艳春,2010),3种养老模式并非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而是基于发挥优势和弥合不足共同服务于老年人口。本文同样基于经济保障责任主体来探究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因此,厘清和判别每种养老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是探究最优拟合当前数量增长和智力提升的养老诉求的关键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