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俊
“我们赶上了好生活,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很开心。”96岁的葛奶奶入住上海市徐汇区第二社会福利院15年了,见证了福利院的变化。她喜欢现在的智能化生活:每走几步路有大字号标识的“紧急呼叫按钮SOS”,“防跌倒预警系统”为老人记录日常轨迹守护老人安全,“全自动便器消毒系统”方便卫生,“智能小药房”为老人记录每种药的已服用量及存量,疫情期间“无接触消毒机器人”每天两次喷洒消毒。
上海市近年来创新服务模式,将“智能”元素嵌入机构、社区、家庭的养老服务,大力推动养老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化惠民养老应用,同时持续加大服务保障力度,让大城养老更加精准、更有温度。
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表示,推进智慧养老的初心和最终目标,就是让老年人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满足老年人以及老年人家庭的实际需求,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这是上海推行智慧养老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促进养老供需信息精准对接
“十三五”期间,上海持续探索运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创造养老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
为了方便市民查找合适的养老资源,2019年5月,上海市民政局上线“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随后又推出“姊妹版”——上海养老顾问微信公众号,方便市民对养老机构的收费、距离以及是否长护险定点等进行查询。平台还链接了上海“随申办”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为老服务项目信息、全市各社区养老顾问点及个人、机构相关办事指南。“这个平台面向上海全体老年人及其家庭、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服务。”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葛健介绍。
各区也上线了区级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除了对接市级养老服务平台外,区级平台更关注“精准服务”。去年疫情期间,长宁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上线智能化疫情排查系统,通过二维码,迅速采集、掌控、追溯、统计各养老机构返院老人情况,高效地支持了长宁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之下,智慧养老平台让异地养老服务供需对接更为精准。2020年10月,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上海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促进中心发布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包括长三角地区20个城市的57家养老机构,床位共计2.57万张。一个对接养老服务供需信息的长三角养老大数据中心已具雏形。
让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更贴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020年4月27日,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市经信委发布首批12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需求,引导科技企业在研发服务和产品时贴近智慧养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