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把养老院“搬”回家

2016年11月,南京市入选第一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经过4年多探索实践,全市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701张,相当于50家中等规模养老院。其中,家庭养老床位数量的73.3%集中在鼓楼、秦淮、玄武等主城区,主城区家庭养老床位与机构养老床位占比已达到1:5左右,成为养老床位的重要供给渠道。

大数据与有效监管提高满意度

“家庭养老床位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推动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延伸到居民家庭,把养老院‘搬’回家。”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周新华介绍,它要求家庭养老床位老人与入住机构老人在评估、协议、服务内容、服务流程、人员调度上实现“五个统一”,并把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监管统一纳入市、区级信息平台,实时进行监管。

走进南京市鼓楼区的智慧养老大数据运营调度中心,屏幕上“今日报警数据”清晰地显示家庭养老床位用户的报警类型和处理情况。

海量数据的集合离不开多个终端的数据抓取。南京市政府免费为失能失智或半失能老年人的家庭设施和床位提供价值3000元的适老化改造设备,除安装扶手、烟感探测器、燃气报警器、人体感应小夜灯、床头一键呼叫设备及铺设防滑垫等必要硬件设施外,同时配置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和智能穿戴、智能感应、远程监控等电子信息服务设备,动态掌握老人生理指标及活动情况。

今年65岁的艾钢祥因病卧床8年多,必须由妻子卢金兰全天候不间断看护和照料。与江苏悦心家庭养老床位项目签约后,通过在家中安装摄像头,家人可实时掌控艾钢祥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卢金兰的压力减轻不少。“一旦有紧急情况,通过一键呼叫,可第一时间向社区工作人员报警。”卢金兰说。

“相比较传统的居家养老,家庭养老床位在医护管理方面优势显著。”南京市鼓楼区瀚瑞老年人服务中心主任梅淑芬介绍,“医护人员能够上门为失能老人提供尿管、鼻饲管等专业服务,老人不用折腾到医院,在家一样能享受到医院的医疗服务。”

入选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养老机构,门槛并不低。南京市明确规定,提供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的必须是民政部门设置批准的A级以上养老机构、AAA级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质量监管上,明确要求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由第三方开展满意度调查,且满意率不低于90%。

激发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市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