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银发经济|多层次养老服务潜力巨大 三种模式并行 护理费为主要利润点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1-04-15
|
7478 次浏览
|
分享到: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金小莫)讯,出生率下降、人口老龄化、人均寿命延长等多因素作用下,作为全球人口大国的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拥有全球最大体量的老龄人口。
据世界卫生组织于2016年出版的《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到2050年,中国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040万人;另据国家民政部、卫健委等部门统计,我国当前已有2.49亿老年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也超过了4000万,皆为全球之最。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如何在经济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年会上表示,中国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潜力巨大,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他同时强调称:“市场是开放的”。
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刚刚起步,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模式,相关的探索与实践正在进行。也可以说,这完全是一片新生的市场。
为了解可能的养老模式、产业机会及由此延伸的新生业态,日前,《科创板日报》记者走访了该行业早期探索者福寿康(上海)医疗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下称:福寿康)。据公开资料,福寿康成立于2011年,截至2020年,其在全国逾36个城市布点,年服务量超千万人次,服务规模显著领先于同业。
我国的养老模式可细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记者注:即养老院)三类。有数据显示,其中居家养老约占比96%,社区养老占比3%,机构养老占比1%。
4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称,我国的老年人大多为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了“9073”的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所以,我们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重点还是放在居家和社区。” 王海东表示。
福寿康方面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解释称,此三种模式构成一倒金字塔结构,其中最主要的养老模式为居家养老,随着老人逐渐高龄、身体机能退化等,当老人对养老的要求超出家庭承受能力时,居家养老再逐渐向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演进。
因而,在业内,社区养老也被称为“家的延伸”,机构养老则被认为是“神经末梢”。同时,养老链路越往后端移动,越需要多种社会资源的支持。因此,从市场规模、财政负担来说,居家养老都是养老产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