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宁波出台养老服务提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同时,致力于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服务场景,开展老年人获取信息和服务壁垒排查整改,保留现场人工服务或上门服务方式,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将智能技术运用纳入老年教育课程,为5万名老年人开展使用智能手机免费培训。

市、县公办养老机构将全面设置认知症照护专区

曾经有人用这么一段话来概括自己照顾家中认知症患者的感受:“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他会做出什么举动,就感觉前面是一团迷雾,我们在迷雾当中行走。”

由于认知障碍的特殊性,照料者除了会面临繁琐沉重的照顾压力外,还会面临“关系”变化、生活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心理负担。

为了给认知症照料提供有力支撑,未来3年,我市将推进养老机构认知症照护专区建设,并探索制定可推行的标准。到2023年,市、县公办养老机构全面设置认知症照护专区,床位占比不少于当地公办养老机构床位的8%。

老年人的日常,除了生活需求、照料需求,医疗需求也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需求。

我市将在深化医养结合的同时,推进康养体系建设,建设定位清晰、职责明确、上下联通、转接有序的康养联合体。到2023年,建设100个康养联合体,建成市级康复辅具展示平台和区域性康复辅具洗消平台,市、县建有康复辅具适配服务平台。

养老,离不开人才和科技支撑。为激励更多专业人才进入养老领域,我市将加大激励褒奖力度,比如:落实养老服务人才积分落户、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奖补等政策;完善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制度,养老机构聘用养老护理员、康复技师(士),参照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享受社保补贴政策。

人人都会老,只有“老年友好”,才能“人人友好”。

政策给力,硬件改善,再加上敬老环境的塑造,未来,“幸福养老,这里更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相关链接

我市养老服务提质提升行动吹响号角

志愿者注册加入“时间银行”,昨天做了志愿服务,今天“银行账户”里就会有“时间币”,未来可以随时取用,换取等值的养老服务。

今年,镇海、海曙开始“时间银行”试点,助力“互助养老”,鼓励和支持志愿服务者为有需求的高龄老年人提供家政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也促使志愿服务得到良性循环。

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居家生活安全舒适。目前,全市已有近3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旧屋换新颜,今年拟为364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