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独家解析丨物企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挑战与探索

全文共计3500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文/中物研协 研究测评部

导读

“十四五”时期,我国60周岁以上老人预计将突破3亿,中国正加速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未来五年,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窗口期”。自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以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其中,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是当前广受关注的发展重点。

01

政策端鼓励“物业服务+养老服务” 模式探索

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探索‘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访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

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再印发《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将促进养老托育服务重点任务进行部门责任分工。

今年3月份,“十四五”规划纲要表决通过,《纲要》就养老问题提出:“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推动专业机构服务向社区延伸,整合利用存量资源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

并就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提出:“支持500个区县建设连锁化运营、标准化管理的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提供失能护理、日间照料以及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等服务。”

贯彻做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解决高龄、空巢、独居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看护需求,探索物业服务加养老服务模式,是当下政府和企业关注重点。

02

社区养老是真实存在的刚性需求

“物业+养老”的核心价值在于物业服务企业与居民的距离最近。所谓远亲不如近邻,遇到紧急情况应急呼叫,最快响应到达现场的是物业安保人员。楼宇管家最熟悉各楼栋居民,对小区里的老人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亲近感。社区里的老人,尤其是半失能、独居等老人,确实存在着上门护理、生活就餐、陪医看诊等需求。对物业服务企业而言,积极拓展服务内容,从传统四保向养老、家政、新零售等板块延伸,从物业服务向更全面的生活服务转型,也正是行业发展趋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