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更好建立广覆盖高质量可持续养老服务体系(议政建言)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预计“十四五”期间将超过3亿。“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作出重要制度安排。

进入新发展阶段,解决养老问题需要系统思维、整体布局。“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满足老年人更加多元、更高品质服务需求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十四五”时期,如何结合规划要求,更好地建立广覆盖、高质量、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几位全国政协委员围绕这一话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编者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李伟委员:

发展社会化专业化养老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中国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对老年成员提供养老照料的功能逐步弱化,急需大力发展社会化和专业化养老服务。建议:

明确和压实社区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的责任,通过培育扶持和引入专业化机构,为社区和居家老人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通过无偿提供场所、财政补贴、减税降费等措施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养老服务机构运营的可持续性。整合社区卫生服务、养老服务等机构的资源和职能,为居家老人提供连续性的医疗和养老服务。比照养老机构扶持政策,支持社区嵌入式小型养老机构发展;鼓励发展护理型养老机构,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专业化照护的刚性需求,支持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向社区和居家老人延伸。

加强养老服务职业队伍建设。研究制订与医疗行业一致的养老护理技术职称体系,制定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标准和办法,实行工资待遇与职业技能水平相挂钩,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地位。支持引导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含技工学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加大对医养结合人才、养老行业管理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的培养力度。采取补贴社保缴费、减免个税、补贴工资等方式改善养老护理员的经济地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委员:

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慢病管理、失能老人照料等问题凸显。从风险保障的角度看,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项社会保险之外,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已经有几十个城市试点长期护理保险,但各地保障范围、受益规模、保障水平、筹资渠道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扩大试点的文件也做了相应要求和规定。为了加快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