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打造15分钟服务圈,服务老人超百万!破解养老难深圳这样做




  南都讯 记者 程昆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需求是每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深圳户籍老年人口有35.9万人,而实际服务管理老年人则超百万,随着早期来深建设者也成批步入老年行列,年轻的深圳正在遇到“养老”难题。

  破解养老难题,深圳有探索、突破,也存在痛点问题。4月20日举行的委员议事厅活动中,市区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职能部门以及市民群众代表展开交流对话,围绕“迈向‘老有颐养’ 建设民生幸福标杆城市”主题,为深圳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建言献策。

  破解养老难题的深圳探索

  随着早期来深建设者也成批步入老年行列,深圳市的老年人口将急剧增长。截至2020年底,深圳户籍老年人口有35.9万人,而实际服务管理老年人则超百万。老年人口呈现出密度高、候鸟型、高龄化、空巢化的特征。

  2019年,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了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深圳被列入名单。短短两年间,深圳在落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社区居家养老生活品质、长者助餐服务等方面加快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

  以“颐年卡”为例,深圳市政协常委房涛指出,这款由市民政局主导的面向全市老年人发放的政府养老服务电子身份凭证卡,集身份识别、敬老优待、政策性津贴发放、金融借记账户、深圳通等多功能于一体,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而一张小小的卡片,背后其实包含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整个养老体系全流程的规划及落实。

  深圳养老服务设施的家底如何?龙华区政协委员马静带来了一组数据。目前,深圳有53家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13140张以上。在社区和居家养老层面,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覆盖率均超过80%以上。而对于民办养老机构,深圳出台有《深圳民办养老机构资助标准》,在建设资助、运营资助、奖励等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目前资助额度也是全国最高。

  2021年3月1日,《深圳市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提出了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推进路径。深圳市政协常委黄险峰说,通过养老服务立法,进一步整合养老服务政策,落实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各项措施,为实现“老有颐养”提供了法律保障。

  专业队伍欠缺、投入不足,深圳还面临这些痛点问题

  破解养老难题,深圳有探索、突破,也存在一些痛点问题。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倪赤丹介绍,根据此前对深圳市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调研发现,当前深圳的养老服务从业队伍总体呈现出“三高三低”的局面。“三高”即年龄高、劳动强度高和流失率高;“三低”则是学历低、待遇低和职业认同感低。因此,倪赤丹认为,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深圳亟需建设一批高素质、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养老从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