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获23部门“联名支持”,疫情之下虚拟养老院怎么开?

寸草春晖养老机构创始人王小龙向记者介绍,封闭管理后快速增长的成本开支给公司带来了不小压力。“虽未精确计算,但我们的损失至少已有数百万元,为确保未返院的老年人不收费、床位不涨价,机构的经营压力确实显著提高。”王小龙直言,除高额开支外,更令他担心的,是那些不便于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

“一般来说,往年的此时是老年人入住机构的高峰期,但受疫情影响,这些老年人现在均未能入住。”王小龙称。龙振养老三里屯老年家园院长丁立娟也表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最大的优势就是能给老年人以更高的安全感和熟悉感,需求也一直较大,尤其在“后疫情时代”,一段时间内家政服务可能还无法充分对接到位,到时就会出现居家养老服务量陡增,多元化、专业化需求短时间内集中释放的情况。“可以说,疫情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窗口’,倒逼它们加速整合资源,寻找新的经验模式,而这也为虚拟养老院‘重出江湖’提供了可能性。”丁立娟称。



2.0版呼之欲出


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重新被摆上台面的虚拟养老院势必要有所升级,2.0版本也呼之欲出。

在丁立娟看来,居家老年人的需求具有阶段性、个性化、和单一化的特点。具体来说,在家养老的老年人可能偶有照护等服务需求,但还不必入住养老院,因此,他们更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合各种“可选项”,如助浴、助医等。因此,丁立娟认为,“虚拟养老院”更像是养老机构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服务外延”,将本身提供在院内的服务向更大的范围内辐射。通过网络平台,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享受到养老机构中的服务,亦或是更有效率地调配各驿站相对更擅长的服务。但她也直言,由于每位老年人不同,对居家服务的要求也不同,现阶段除了整合资源,虚拟养老院更要注重信息传递和个性化分类,让老年人更清晰地了解可以通过虚拟养老院获取的专业化服务、产品,尽可能缩短供需间的相对距离,让他们可以对虚拟养老院、居家养老产生更高的信赖感。

而在北京慧佳养老服务公司董事长曹苏娟看来,2.0版的虚拟养老院应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医疗看护等近期相对热门的服务上。“近年来,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开始更多地转向专业化看护、康复协助等方面,尤其在疫情防控期,老年人大多不能出门,急病就医存在一定不便。针对这一情况,部分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探索在线问诊、远程医疗等新产品,及时地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也为虚拟养老院搭建出了一个雏形。”她进一步表示,就此将这类热门服务进行整理及评估,通过专业指导升级后,固定在“虚拟养老院”菜单内,也能令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本身的供给结构得到优化。“除医疗需求外,老年人的日常照料需求,如协助洗澡、日常清洁等方面也需进一步的精细化分类。老年人的需求跨越度很大,单个驿站或服务点很难样样精通,精细区分后,专人做专事,提高效率的同时也能增强老年人体验感。”曹苏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