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这是京城养老院的现状。
受疫情影响本市养老院实行封闭式管理已近三个月。春节后至开春这段时间,本应处于“入院高峰”,但北京的养老院至今没有“完全开放”,这让一些正打算将老人新送入院的家庭感到焦急。
插图:宋溪
包括老人和家属、养老院、行业内人士都建议,希望养老院新入院等工作也能尽快有序恢复。
有需求,焦急子女每天连线养老院
多位从事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提到,疫情之后这段时间,社会对养老院的需求明显增加,这些需求来自多个方面。
今年68岁的老段住在朝阳,家中还有一位89岁的老母亲由他照顾。去年下半年老母亲的精神状况急剧下降,身体也出现了问题,甚至还有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这也给老段抚养老人带来了很大压力。坚持了半年之后,他自己的身体开始吃不消了。就在今年年初,老段萌生了把母亲送到养老院的想法,四处考察之后确定了一家。本来在春节前就可以把老人送到养老院里,但为了让老母亲在家过个年,等到春节之后,养老院却因为疫情全面封闭了。
从一月底到现在,老段也时刻关注着养老院何时开放的消息,电话不知道打了多少通。但无论是养老院还是居委会、街道,最后的回复都是一句话:“等通知”。
赵杰的母亲今年83岁,曾经做过心脏支架,在元旦过后又安了一个起搏器。疫情期间老母亲的生活基本是由赵杰和哥哥负责打理。兄弟二人都还没有退休,单位也已复工,平时只能轮番请假。照顾过程中,赵杰感受着母亲身体机能的衰退,心里越发不是滋味。为了让母亲得到更专业的照顾,赵杰四处寻找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最终确定了位于海淀的一家。但同样因为疫情原因,一直没能住进去。
现在,赵杰每天都会和养老院保持联系,也会给老母亲每天记录体温,“就怕到时放开了,还要提供14天的体温证明之类,我们实在耽搁不起。”
“很多家庭都在找保姆照顾老人,但现在保姆数量也是缺乏的,拥有老年照护知识和经验的保姆更是稀缺。”诸葛龙鹏说。
保姆和养老院各适应一部分老人的需求,愿意居家养老并且可以接受保姆的老人使用保姆,但并非所有老人都能接受这种方式,因为要住在一起,一些老人会感到别扭,甚至在思想层面,一些老人可以接受住在公寓式的养老院里,却会认为家里有保姆是孩子“不孝”的表现。
有空床,但新入养老院仍未开放
“春节之后,一般是过完正月十五,应该是一批老人进入养老院的高峰期。”春树养老北京地区的资深养老顾问诸葛龙鹏说,他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春树养老旗下的“养老网”平台,为想要进入养老院的老人筛选推荐合适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