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国家卫健委:党的十八大以来护理事业发展成效

  另一方面,作为急诊护士,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这样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患者才能第一时间把他的主诉表达给护士。相互理解是沟通的基础,我们护士要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地为患者去想。在患者和家属的角度,理解和倾听患者的痛苦,通过准确的判断,通过温暖的语言,以及专业的指导,来帮助患者解决最根本的困难。谢谢。

  北京日报记者:北京市是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的城市,未来专业化的医疗护理需求将越来越大,请问北京将从哪些方面着手,提升护理服务?谢谢。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知道,北京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而且现在老年患者对医疗护理的需求在日益增多。我们也进行过统计,在整个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中,护士的需求肯定是排在前列的。而且再给大家提供一组数据,到去年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口是441.6万人,占了全市常住人口的20.2%。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四五”的整个过程中,老年人口数量会越来越多,在这整个五年期间将增加100万人,这个增速远远超过了“十三五”时期。到2025年,全北京市老年人预计将达到500万人以上,这都是我们面临的一个现实。

  基于这些问题,还有一个关键环节,我们的需求导向已经发生了一个变化,我们的变化是什么?现在从医院、诊所的需求,慢慢向社区进行扩展,而且对护士的专业需求其实也在变化,原来主要是与医疗相关的专业护理需求,但是现在在康复理疗、慢病管理、预防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需求和需要。为了能满足市民的需要,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就像刚才燕红局长说的,现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全国各个省市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我们也在完成相应的任务,北京市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增强能力建设,增加服务供给。我们要科学规划和布局相应的资源,以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为核心,以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以社会办医为补充,搭建服务网络,这样会给我们的老百姓带来更多的支持,带来更多的帮助。目前,各级医疗机构都开展了很多的能力建设工作。再说一组数据,现在全市已经有240家医疗机构设置了老年医学科,248家医疗机构设置了康复医学科,95家医疗机构建立了安宁疗护病区,同时护理院有8所,护理站有20所,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加紧加快进行建设。

  第二,刚才燕红局长也在说,护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是我们质量保证的一个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是按照国家委的要求,近三年已经培养了近5千名医疗护理员;全市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参加培训比例达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