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模式,需要做充分的准备。
在薛福志看来,养老服务是一个社区的概念,而不是小区的概念。很多小区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十分有限,物业服务企业必须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再做决定。
另一方面,养老服务需要很强的专业性,这也是物业服务企业进入养老服务领域最大的障碍。
对此,薛福志给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引入专业机构,进行类似于医疗保健、心理慰藉、特殊生活照料、法律维权等专业服务;二是加大人才储备,提升物业服务人员素质,为社区老人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总结来说,就是“专门分工、各司其职、相互协助、共同发展”。
与薛福志的看法类似,吴国卿也认为有些事情物业服务企业不需要亲力亲为,可以考虑跟成熟的机构合作。
譬如鸿坤物业可以为客户提供:私家尊享长者服务(居家养老,“1+N+T”服务体系):1名认证居家养老照护师(生活支援、饮食指导、助浴支援、数据管理、替班服务、医院陪护)+ N 名成员组成照护团队支持(照护师+家庭医生+康复师+营养师+家务管家+护理指导师+养老规划师)+ T 科技作为云端支撑(智慧照护云平台:画像评估+方案生成+日志月报+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服务),所有服务由中国人寿(25.740, 0.18,0.70%)承保。
万亿规模的养老服务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到1.76亿,占总人口12.6%。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逐年显现,国家频频发布政策促进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对于养老产业的需求也进行过一项测算,中国老龄产业产值将在2050年突破100万亿元,届时将占GDP三分之一以上,与养老相关的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根据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的十年间,我国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养老”的企业(以下简称养老服务相关企业)总量由原来的0.95万家,增长至12.47万家,翻了13倍。
对于占据居家养老“高地”的物业服务企业来说,利用好以物业+养老模式为代表的物业增值服务,将是实现多元化经营破局,分享万亿养老服务蛋糕的重要机遇。
风物长宜放眼量。虽然目前物业+养老模式还处在前期的布局阶段,大多数企业也还在摸索求阶段,但是长远来看,养老服务的广阔前景毋庸置疑。特别是随着智能家居、大数据、机器人等技术的发展,目前养老服务面临的瓶颈很有可能会逐步打破。届时,率先布局的企业,将赢得巨大的先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