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养老机构遭遇对赌,结果会怎么样?宜华健康(000150.SZ)近期发布公告,称其收购的著名养老地产机构亲和源2019年未达成业绩承诺,曾经被市场认为华丽转身的亲和源创始人、董事长奚志勇因此被宜华健康要求补偿8169万元。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双方就核算的会计政策仍存争议,正在沟通过程中。但不管结果如何,对上市公司还是对于亲和源来说,这场对赌走到今天无疑是不尽如人意的。
而在这背后,业内人士认为其实这是需要“慢慢来”的养老产业和步步紧逼的对赌之间的一次资本化“错配”。
“养老产业是非常不适合拿来对赌的。因为对赌是看当期的收益,而养老产业则需要长期投入,相当于将需要看长期的产业变得短视。”长江商学院会计学教授薛云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不过,在奚志勇看来,当初引入上市公司一方面是看中上市公司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也是打开了企业的融资通道,因为民营养老机构在经营过程中仍然面临融资难等各种掣肘。“这些年关于养老产业的顶层设计其实已经很多了,但在土地支持、金融支持等方面还需进一步落地,例如加快养老产业REITs的落地。”奚志勇表示。
针对此事,第一财经多次联络宜华健康,截至发稿尚未有回应。
养老与对赌的“错配”
2016年及2017年,宜华健康先后分两次全资收购亲和源股份,双方在收购协议中附带业绩承诺,也让亲和源成为业内唯一一家与上市公司进行对赌的养老机构。
收购协议中,奚志勇承诺,亲和源2016年亏损不超过3000万元、2017年亏损不超过2000万元、2018年亏损不超过1000万元、2019年净利润不低于2000万元、2020年净利润不低于4000万元、2021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2022年净利润不低于8000万元、2023年净利润不低于10000万元。从这一业绩承诺数字来看,要求亲和源每年均实现利润的增长,且增长比例并不低,从25%至翻倍不等。
宜华健康的公告显示,在业绩承诺的前三年,亲和源均超额完成业绩承诺,甚至2018年完成率达到了541.51%,盈利达到3415.1万元。不过,到了2019年,业绩急转直下,不仅没有实现盈利,反而大幅亏损9619.95万元。
来源:宜华健康公告
对于为何会遭遇业绩滑铁卢,公告给出了两点理由:一是受国内外经济因素的影响,2019年销售不及预期,导致收入减少;二是自2018年下半年以来,亲和源陆续有养老社区竣工验收开始摊销成本费用,导致养老业务利润较上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