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亲和源8169万元业绩补偿背后:养老与对赌的资本化错配

“在签订对赌的时候,我们没办法预见到去年的大环境变化,最终去年的销售业绩只完成了大约1/3。今年疫情期间,销售更是全面暂停。”奚志勇表示。

基于累计业绩未达到承诺标准,宜华健康主张奚志勇需向上市公司支付补偿款8169万元。不过,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双方就核算所基于的会计政策存在争议,正在沟通过程中。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从本质上看,业内人士更倾向于认为养老产业与对赌其实是一场错配。

在薛云奎看来,养老产业的返本周期本来就很长,一般至少需要6-8年时间,甚至可能长达20-30年。这是一个需要慢慢投入的行业,并且养老产业的战略意义不能光以业绩来衡量,而与上市公司的对赌协议则恰恰注重业绩,且是较为短期的当期业绩,相当于将需要看长期的产业变得短视,所以养老产业是非常不适合进行对赌的。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养老产业的性质决定了其盈利率不会太高,很难持续满足上市公司对赌的要求,况且养老行业目前还在培育阶段,不能过早地谈退出,也不能过早地谈资本化,需要给予行业时间。另外,对于养老、医疗健康等关系到民生且需要长期投入的行业进行对赌,在资本的裹挟下,不排除个别机构会因为短期的业绩追求出现业务急功近利或走形,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养老地产的融资难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数据,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约为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65周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1.9%。

随着老龄化的增长,养老产业的机遇不言而喻。根据中国社科院2016年预计,至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规模有望达13万亿元。基于对行业的看好,各方人马纷纷加入,尤其是在重资产的养老地产行业,大型险企、房地产公司、养老服务运营商等近年来陆续涉足其中。

尽管未来可期,但许多养老机构近年来都面临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这也是奚志勇在当初牵手宜华健康的原因之一。

“民营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特别是养老地产,存在缺少抵押物和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跟宜华健康的合作可以快速解决公司最难的问题。”当年,奚志勇在与上市公司交易时接受媒体采访表示。

综合业内人士观点和专业文章,目前针对养老产业的贷款方式主要有传统的银行贷款、PPP模式、股权融资、养老产业专项债券、政府政策性补贴等方式。不过,其中多种方式对养老机构,尤其是民营养老机构都有较高的门槛或较大的融资成本,而由于部分民营养老地产机构的土地性质问题,也无法将其作为抵押物申请低息贷款。因此,融资难问题一直以来都是限制养老地产机构发展的一大瓶颈。据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养老产业共有18起融资,涉及养老机构的只有3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