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养老话题成两会热点 长寿时代下“老有所依”如何破局?

  同时,联合国数据还显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几乎都在经历生育率的下降,总和生育率已从1990年的3.2降至2019年的2.5,到2050年将可能降至2.2的水平。

  联合国给出的人口中位数变化趋势显示,与许多欧美国家相比,东亚国家的老龄人口增长速度更快。其中,日本老龄人口占比自2005年开始超过北欧国家高居全球首位。与东亚发达国家和地区类似,中国的人均期望寿命在增加,老龄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中国人口基数大、生育率下降快,导致老龄人口增长进程愈发加速;国家医疗保障体制、福利保障体系难以匹配将要到来的社会人口年龄结构;人口预期寿命快速增长,但人均收入及储蓄均不及同时期发达国家,难以支撑个人退休期间的消费水平,或导致“未富先老”、“又老又穷”的社会现象发生。

  2019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2.6%,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而美、日、韩老龄人口比重达12.6%时人均GDP均在2.4万美元以上。国外有专家提出,中国未来的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很可能比日本更快,引起的问题也更严重。

  养老是每一个有老人的家庭避不开的话题,在我们中国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里,老年人大多希望在自己的家中安度晚年,然而,社会的发展致使子女们通常难以照料老人,这也使得长寿老人的养老成为了现代中国一大社会问题。

  长寿时代下社会经济的发展既面临挑战,如社会创新效率受限以及财富不平等程度加深等,又存在机遇,尤其是适应长寿时代社会经济结构的是更有活力的长寿经济,老年人的价值将被重新认识、定位和发掘。

  用“保险+资管+医养”来推动一场养老革命

  人类的预期寿命获得延长,同时也面临着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健康挑战。健康成为更为迫切的需求,且这种需求将更加多样化和长期化,成为健康产业成长的强劲动力,健康时代随之来临。

  相比其他国家,中国人口基数大、老龄人口增长进程愈发加速,但人均收入及储蓄均不及同时期发达国家,难以支撑个人退休后的健康和养老消费水平,长寿时代的到来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程度更大,重新规划长寿时代个体全生命周期的安排,是社会、政府、企业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2019年12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多样化的商业养老年金保险,发展有助于实现养老金融产品年金化领取的保险产品等举措,将保险业作为应对养老、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