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江苏多地入选智慧健康养老应用国家试点——科技赋能,让养老服务更智慧

该远程报警系统从2019年开始在赛虹桥街道推广,由政府出资为街道内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安装。“这种报警系统要求家里必须有无线网,但很多高龄老人家中没有,我们正想办法在这方面加快推进,让更多老人多一重保障。”赛虹桥街道民生保障部工作人员王欢说。依托卫生服务中心,赛虹桥街道还在开发预约挂号、在线咨询、诊前指导、诊后跟踪等项目,尝试推出家庭医生助理、线上护理、居家养老等组合套餐。

无锡市旺庄街道现有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1.78万人,其中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2600多人。街道负责人介绍,旺庄街道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健康+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的智慧健康养老系统,让老人享受智慧化、个性化、自动化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养老服务机构通过智慧养老系统和手机移动端,实时对老人动态信息进行监测和分析。“一卡式”服务管理、智能化保健理疗、便捷式求助服务、社区便利店服务模式、社区远程医养结合服务等多种服务子项目很受当地老人欢迎。

“刷脸”就能吃上可口饭菜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借助智慧化的设施,我省早已展开相关实践。

“奶奶您来啦,今天想吃点啥?”“给我来两个萝卜丝肉包。”3月10日8时,81岁的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骆村社区居民易桂芳来到家门口的“和善园”包子店。“嘀”的一声“刷脸”后,系统显示这顿早餐政府补贴2元、她只需支付2元。“我天天早上都要吃包子。确实蛮划算,希望这样的助餐点能多一点!”

“我们与苏客、和善园等连锁餐饮品牌合作,充分挖掘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开展‘银发助餐’项目。老人‘刷脸’就能花‘小钱’吃上可口的饭菜。”南京市江宁区“小江家护”工作人员俞静介绍,各助餐企业均针对江宁区户口的75周岁以上老人提供价格实惠的套餐。“比如早饭,青露、和善园等面点店向老人提供1元或0.5元的包子套餐。支付2元,在金元宝等餐企刷脸后就可以拿一道菜,如酸菜鸭块、三鲜杂烩、豆腐干烧肉等,老人的午饭、晚饭就解决了。”

俞静告诉记者,“小江家护”人脸识别“银发助餐”项目自2019年启动,目前已覆盖该区9个街道共13个人脸识别助餐点,已注册老人8492人,精准发放财政补贴约300万元。

记者走访发现,“银发助餐”的前提条件是老人能自由活动。那么失能、半失能的居家老人能否享受相关的送餐服务?俞静说,“小江家护”2020年面向这类老人开展过送餐业务,但由于成本问题被迫暂停。近期他们正研究将这一惠民项目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