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入住率近十年整体下滑,面对巨大需求,该如何应对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2-11-18
|
2288 次浏览
|
分享到:
人均健康预期寿命逐步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正在对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和养老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北京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等机构近日联合发布的《长寿时代中国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一方面,养老机构建设与发展呈现强劲势头;另一方面,养老机构也面临着入住率下滑、专业人才缺乏,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执行院长高华俊表示,养老机构作为提供专业养老服务的集中场所,经过“十二五”到“十三五”这十年的增量发展和提质增效后,“十四五”时期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报告以《2021中国民政统计年鉴》数据为支撑,全面分析了近十年(2010~2020年)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特点。从近10年养老机构数量看,总量变化不大。2010~2020年,全国养老机构数量经历先增后降再增的过程,印证了养老机构从重“数量”向重“质量”发展模式的转变。
截至2020年末,我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38158个,养老机构床位488.2万张,年末在院人数222.4万。按照统计分类来看,社会福利院1524个,床位37.7万张,年末在院人数18.6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敬老院)17153个,床位174.8万张,年末在院人数83.4万;其他各类养老机构19481个,床位275.7万张,年末在院人数120.4万。从比例结构上来看,以社会福利院和敬老院为主体的公办养老机构与社会办养老机构基本比例为1:1。
从养老机构床位488.2万张、年末在院人数222.4万人可测算出,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约为45.5%。从近十年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来看,整体呈下滑趋势。2010年,我国养老机构床位314.9万张,年末在院人数242.6万人,入住率77.1%;十年间,养老床位增加了173.4万张,而年末在院人数却略有下降。
养老机构入住率下滑的重要原因是公办养老机构的社会化功能尚未有效发挥,以敬老院为主体的公办养老机构还停留在保障特困供养人员的水平上。2010~2020年的十年间,全国特困供养人员减少110万人,年末住在养老机构中的特困供养人员也从187.2万减少到88.3万人。养老机构内特困救助供养人数减少近百万,导致全国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持续下滑。
高华俊表示,养老机构床位50%以上的空缺率,意味着机构无法获得更多的营业收入,更意味着养老机构与“五级养老院”绝缘,形成“低入住率—低服务水平—低入住率”的循环,严重制约着养老机构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