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有人纠结,有人接受,这些老人为何选择“以房养老”

会算账的老人

“其实在决定签协议前,黄阿姨也纠结得很。”黄妙莉回忆说。

黄阿姨是在算账,她特意打听了一下市场价,建信给她房子评估的租金不算高,但是她算上了“附加值”——不仅免费装修,还省了很多麻烦。“如果委托中介出租,可能会产生一些后续问题,比如家电坏了,维修谁来管,房客租金谁来催讨,我也可以委托二房东全权处理,但这家公司如果爆雷了怎么办?”黄阿姨权衡了一番后才签约,“我没有精力来对付这些问题,也就不斤斤计较了,没有十全十美的产品,花钱买一个轻松、安全。”

她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之前也有老人把房子委托给长租公寓“蛋壳”,就是看中蛋壳开出的价格比较高,没想到后来爆雷,不仅租金收不回来,老人还要打电话催房客搬走。

“房屋租赁市场报价有高有低,建信的价格肯定不是最高的,在市场处于中档水平。”建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存房养老”模式最大的便利,就是提供“一站式”服务:有人为你做专业的咨询与养老规划,提供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选择方案,如果所选的养老院住下来不合适、不喜欢,可以换一个,也可以退出,这一路上都有专业人士提供服务支撑。你的房子出租后,从装修到找租客这一系列的琐碎事务,也都有专人来打理,这就相当于找到了一个高级管家,而这个“管家”隶属于建行系统的子公司,更具可信度。

但租金的性价比,的确是“存房养老”模式推行的一大堵点。记者调研发现,在做“以房养老”决策时,几乎所有老人或老人家属都会算一算这笔经济账。如果老人身体条件较好,且有子女支持,他们对价格也更为敏感,一旦市场中介提供的租金更高,他们就更倾向于选择委托市场中介。

但“爆雷”新闻也让不少老人多了心眼,更在意安全因素。存房养老业务壁垒比较高,周期又长,目前在上海进行这项业务试点的大型企业只有建信,因为整体业务有建行背书,并有多年深耕养老产业的积累,这款存房养老产品让老人比较放心,但他们也会与市场租赁价进行比较,考虑到带装修和后续一揽子服务,很多老人并不在意这个价格差,但这毕竟是一项大的养老计划,老人做决策时慎之又慎。

建信帮助老人的房屋做装修后出租

产权继承

把自有房屋出租,换住到别的养老社区,这是一种模式。而很多老人并不愿搬离自己熟悉的居所,但又苦于手中的养老金太少,这就出现了坐拥市中心房产、却不敢花钱的“富屋贫人”现象。

75岁的老人刘英就有这种苦恼。她在老城厢里拥有一套60多平方米的老屋,价值近700万。刘英在这里生活了数十年,叫得出每一位街坊邻居的名字,但是日子过得紧巴巴。刘英的养老金不到3000元,社区老年助餐她只舍得订一份中餐,吃一半留一半,晚上热一热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