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于20世纪4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2020年美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6%。在美国,家庭医生在实现居家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美国的家庭医生数量在9万名左右。由于有着相对严格的就诊制度要求,人们就医时,一般首先到自己的家庭医生那里接受诊疗,只有当家庭医生无法解决问题时,才会联系周边的医疗机构,当患者在其他机构完成治疗后,其相关诊疗信息也会转回到家庭医生那里。因此,美国的家庭医生一般都掌握了相对全面的患者健康信息,特别是对具有较高健康需求且居住相对稳定的老年人而言,家庭医生的作用更加重要。可见,家庭医生在美国老年人的居家医养结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英国也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2021年英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8.6%。鉴于医疗照料和社会照料的高度相关性,英国在2018年机构改革中专门成立“健康照料和社会照料部”,这有效促进了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医疗服务和养老照料服务的融合。一般情况下,英国人生病时首诊会到签约的全科医生诊所,当前英国全科医生数量超过4万名。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遍布基层的全科医生诊所加大了对老年人诊疗的重视程度,对各类慢性病的诊疗和管理逐步成为全科医生诊所的重要内容。
日本是当前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国家,截至2021年6月,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28.7%。近年来,日本以上门医疗为抓手,积极推进医养结合服务向家庭内部拓展。早在2009年,日本就提出以地区为基础的整合型照护服务体系概念,围绕面向老年人的上门医疗服务,在人员配备、激励机制、风险防范和纠纷调解等方面不断完善。
由于居家养老仍是主流,德国从2015年起推出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家中突发紧急情况,有近亲需要照顾,员工可以临时脱岗最多10个工作日,这期间的收入由政府专门的护理支持金提供保障。此外,如有近亲在家需要护理,员工可申请连续6个月休假或改为非全职工作。
在各国开展的积极探索中,两个基本做法逐步成为共识:一是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实现健康老龄化,这是成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举措;二是发展面向居家的医养结合,这是解决绝大多数老年人养老需求的主要路径。
 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创新
主持人:下一步如何推动医养有机衔接,更好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
梁万年(清华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院长):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千家万户福祉,关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全面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