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哏都养老院”的网红,为什么能火?
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实习生 吴依晨 编辑 刘倩 校对 赵琳
中午11点半,天津静雅养老院的老人们吃完饭了,院长陈卓打开手机准备拍摄视频。
今天的剧本是陈维真(化名)的专场。这个长相酷似《飞屋环游记》里气球销售员卡尔·弗雷德里克森的老头,被网友们称作“卡尔爷爷”。80岁的他因为末梢神经炎,手指无法弯曲,费了点儿劲才给自己套上“演出服”。
这次陈维真扮演的是个睡不醒的老头和他的闹钟:前一天定3个早晨6点多的闹钟,每个间隔5分钟,转天不想起床狂扇闹钟巴掌,像极了年轻人犯“起床气”。
在视频塑造的“平行宇宙”里,老人们扮演着年轻人的模样,脱口而出“yyds”和“集美”,他们每天做着化学“逝验”,被炸飞和熏晕,转眼就去见了“南天门”。
沉重的生死问题被编排成段子,吸引了一波年轻粉丝,“哏都养老院”流量最高的视频在全网获得了800万次播放量。网红背后,是一群老年人面对衰老、疼痛和死亡的姿态,也是养老院“90后”院长陈卓想要探讨的问题。
▲卡尔爷爷的视频画面。图源:网络截图
━━━━━
视频里的“乌托邦”
今年3月,静雅养老院来了个不怎么说话的年轻人,他总是安静地坐在饭堂观察着这些老人,有时候在老头们下象棋的时候耳语几招。
怎样接手叔叔的养老院,陈卓已经想了很久。这个成立了8年的养老院有70位老人,其中自理和失能老人各占一半,平均年龄超过75岁。
他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养老院的老人们普遍重复着相同又毫无希望的生活:守着电视呆坐着一看就是一天,扶着助行器慢慢练习走路,一名老人最多的时候在早晨吃了17种药,花花绿绿的药片攥起来比饭还多。
照顾老人的身体是有规律可循的,但是照顾他们的心理需要动点儿脑筋。琢磨了一个月,陈卓决定开启一些新的试验。
陈卓买来菠萝蜜、鸵鸟蛋、高尔夫球,再找朋友搞点儿斧头、剑等影视道具,撺掇老人把视频拍了起来。
刚开始陈卓只是把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摆出来,让老人用天津话说“介是嘛?”或者让老人们模仿年轻人说“集美”“yyds”“凡尔赛”。天津方言的幽默属性和网络热梗的反差萌吸引了一票粉丝。
这两种视频都没有真正火起来,让养老院一跃成为网红的是化学课“逝验”。主演之一是曾在天津耀华中学担任化学老师的余幽芳。
▲余幽芳在拍视频时被逗笑。受访者供图
90岁的老太太扶着助行器,拿个教鞭在桌子上拍,底下坐着一片七八十岁的学生。为了让情景更真实,他们还套上了孙辈们捐赠的耀华中学校服。
不过在养老院的余幽芳可不是讲台上规规矩矩的老师,她会故意“欺负”学生。化学课上经常发生爆炸和气体中毒,扮演学生的老人们这节课被担架抬走,下节课又挂上了吊瓶,时不时还得吸点儿氧……网友戏称“上课挺废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