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出口”,好不容易招来的学生,毕业时往往又不愿从事本专业工作。与晓芳感受类似,杨根来坦言自己担任系主任时,每年所带学生都有在实习后不从事养老工作的。“带6个学生,就有2个不做养老。还有一年带4个学生,一个也不做的。”
对学生的选择,杨根来表示理解。他回忆,2014年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麦可思为学校做了一次调查。老年专业的学生就业率最高,还没毕业就有两三个机构等着要。但待遇最低,每月仅2000多元,在学校所有14个专业中垫底。即便到岗,从全国养老职业教育发展来看,第一年流失率可能达到30%,第二年50%,第三年70%甚至更高。
入职奖励将分级分期发放
据杨根来观察,虽然大背景暂时算不上乐观,近两三年养老行业也有了一些促进和提升。例如从薪酬上来说,差不多能达到5000元的水平了,吃饭在单位有补贴,住宿不用自己花钱。“尤其北京养老驿站发展得比较蓬勃,在这些地方工作,累倒也不算是非常累,护理员流失率比前几年稍有缓解,但在老龄化进程面前仍显得比较吃力。”
由此,《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直击“待遇”这一痛点,以明确提出的资金奖励作为抓手,希望撬动解决专业人才“不愿来、留不住、干不长”的问题。
奖励的发放方式也经过深思熟虑——如入职奖励,针对的是国家统招北京生源或北京地区普通高等院校、中高等职业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一年以内的往届毕业生。凡进入本市养老服务机构专职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从入职满一年后分三年发放一次性入职奖励。
在金额区分上,本科及以上学生可拿到6万元,专科(高职)为5万元,中职为4万元,每年按照总额的30%、30%、40%比例发放。这样算来,一位学生想要把所有奖励拿到手,需要至少坚持工作4年。且最后一年拿到的奖励金额最高,针对的即是流失率逐年走高现象。向养老护理员发放的每月1000元一线养老护理服务奖励津贴,也是依据市社会福利综合管理平台登记信息,由区民政局直接发放给养老护理员本人,使津贴发放更加具有精准性,增强从业人员获得感。
7月23日,该《办法》结束了面向社会的意见征集工作。杨根来坦言,希望它的正式出台不要是一场“马拉松”,且能够得到各区县财政的支持,真正将相关补贴列入到年度预算安排之中,以满足社会期待。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魏婧 周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