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推动家庭照料和互助养老。将健康照护师、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失能老年人照护培训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目录,鼓励符合条件的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参加照护培训等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倡导邻里、亲友结对帮扶,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帮扶高龄、独居、空巢老年人;发挥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作用,为老年人提供困难帮扶、精神慰藉、助餐送餐等服务。(市民政局牵头,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18.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驻青院校(含职业院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推动毕业生到养老服务机构实习、见习和就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打造养老服务实训基地,按规定给予实训培训补贴。鼓励引导城乡公益性岗位从事养老服务,辅助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助餐送餐等工作。(市民政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9.健全职业发展体系。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按规定给予奖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和职业院校等申报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评价机构,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务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市民政局牵头,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0.强化人才激励保障。鼓励倡导养老服务机构采取完善薪酬待遇体系、建立企业年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等多种方式提高养老护理员的保障水平,落实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入职奖励补贴、岗位津贴等政策,逐步提高补贴标准。按入住老人数量和身体机能综合评估情况,合理确定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护人员数量,按规定享受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相关补贴。组织“青岛市敬老使者”等称号评选。(市民政局牵头,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基本养老服务综合监管
21.健全综合监管机制。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登记备案、质量安全、从业人员、涉及资金、运营秩序、应急处置等方面监管。健全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打造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一张网”,依法推动养老服务领域基本信息共享、监管信息互通、信用信息公开。(市民政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应急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局、市消防救援支队,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2.健全风险防范机制。消除养老服务机构消防、燃气、建筑、食品、传染病等风险隐患,提高安全管理、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严厉查处向老年人欺诈销售各类产品和服务的违法行为,持续加强养老服务领域诈骗、非法集资排查整治。健全养老服务纠纷协调处置机制,维护养老机构和服务对象合法权益。(市民政局牵头,市公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消防救援支队,金融监管总局青岛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