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重庆养老大调查|退休后,老年人怎样过得更有滋味

“虽然衣食无忧,但总觉少了点啥滋味。”谈起退休后的生活,家住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的夏辉全老人有些怅然若失。

曾在重钢做检修工作的他,过去每天上班检查安全、维修设备、培养徒弟,早出晚归、忙忙碌碌几十年。退休后,原本热情开朗的他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每天一大早习惯性地打开电视机,同时拿出手机,一边听电视节目一边在手机上下棋,沙发上一坐就是一整天;老伴傅朝英每天上午买菜、做饭,午饭后出门打半天麻将,晚上两人一起继续守着电视……

一屋、三餐、四季,时光往复。在内心深处,夏辉全一直有点小小的渴盼:除了在家发呆玩手机和到麻将馆消磨时间,能否再做点什么,让自己的退休生活过得更丰富?

夏辉全的渴盼反映出不少老人的困惑。去年重阳节前夕,重庆日报对7000余位老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老人们在养老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不是健康问题,也不是生活困难,而是缺少休闲娱乐项目,精神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其中,53%的老人提出,最希望社区提供谈心陪伴等养老服务。


▲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代表性传承人张明志(中)给老年学员点评烙画作品(摄于2023年11月23日)。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休闲娱乐活动较单一

日子过得少了“滋味”

“郑大姐快来,三缺一,就等你了。”近日,在渝北区北环一小区的棋牌室门口,老板正招呼匆匆赶来的郑庆。

“来了来了,在家里才打扫完卫生,耽搁了时间。”郑庆迈步进门,在老位置上坐下。

记者看到,来这家棋牌室打麻将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大多是固定的牌搭子,下午打完麻将,老人们正好到旁边的幼儿园接小孩。”老板说。

今年78岁的郑庆,以前跟儿子住在上海,4年前和老伴回到重庆。“每天就在家看电视、刷手机,导致视力下降,老伴就让我学打麻将。”郑庆说,这样既动脑,还可以消磨时间。

“打起麻将来,时间过得就很快。”郑庆说,在上海生活时,她喜欢跳国标舞,还会参加比赛,但回到重庆后就没跳了,因为没找到合适的舞伴和场所。

68岁的刘剑英和张巨收老两口也是从外地搬回来的。老两口是湖南人,儿子在重庆工作,为了照顾孙子,他们除了寒暑假都会待在重庆。

刘剑英告诉记者,过去她常常会打太极拳、跳广场舞,后来动了手术就没参加健身活动了,现在,每天下午都要到麻将馆“摸”几圈。

与刘剑英不同,她的老伴张巨收是“被动”选择打麻将的。张巨收说,自己退休前是教师,很喜欢书法,现在特别想发挥余热,如果小区里能有这样的兴趣班就好了。

除了打麻将,还有一些老人喜欢待在家里。

家住南岸区美堤雅城的周先云老人是一名退休教师,他平时的爱好是在网络上下围棋。“一局时间很长,所以我经常因为下棋忘记吃饭,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