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民之所盼,也是民生大计。
━━━━
“失能老人”家庭的痛苦
2021年6月1日,中国房地产报社与人民政协报社签署“百城万站”养老调研统筹合作备忘录。
“让他想上厕所的时候记得叫人,结果每次拉完了才说或者根本不说”“一会儿说自己要坐起来,躺着透不过气;一会儿又说坐着腰酸背痛,要躺着,一晚上来回折腾,根本没法睡觉”“家里小的上学需要来回接送,老的又一刻也离不开人,搞得我都快神经衰弱了。”
有“失能老人”的家庭,想必对上述话语中所展现的老人照护情景感同身受。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老人被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是“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则是“重度失能”。
一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对于任何一个家庭来说都意味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以及沉重的经济负担,急需社会介入。
一份调研报告也揭示了目前我国社区服务方面存在的广泛服务需求。
2021年,中国房地产报、人民政协报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发起了“重视社区服区——中国优养驿站统筹建设推进调研”活动,调研组携手全国百个城市、百家地方党媒、百强房企、百强物业、知名医疗及康养机构,就社区服务需求、“一老一小”建设、探索新的消费热点进行了走访。这次调查覆盖了北京、天津、广东、河南、辽宁、安徽、湖南、江西、福建、甘肃、湖北、重庆、江苏、宁夏14个省区(直辖市)下辖的24个城市的41个符合5000人以上老旧小区改造条件的大型社区,被调查对象共计164423个家庭。
经过10个月的联合调查研究发现,家庭生活中有两大难题需要重视,一是“养老中最难啃的骨头”,存在“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情况,中青年一代的日常工作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二是社区婴幼儿照护基本设施缺少,婴儿托管教育缺乏,影响居民生活。
在养老方面,居家养老仍是中国老年人首选。报告显示,44.5%的老年人倾向住在普通居民小区,他们能够从社区参与中获得最大化养老需求和心理满足;高龄老年人对专业养老服务的需求更高,他们更需要专业化的服务与照料,在80岁及以上高龄群体中33.2%倾向于住在专业养老公寓。
“独居”也正成为老年人的生活常态,65.5%的老年人独立居住(一个人居住或与配偶同住),与子女同住比例正逐渐下降,即使在80岁及以上高龄群体中,独立居住占比仍高达48%。家庭结构一再趋于小型化与核心化。
被调查家庭中,青年与老人社区配套需求强烈,由于身体机能老化、活动能力与活动范围受限,老年人对于社区内部和周边环境、设施配套需求更加突出,其中户外锻炼、坐着聊天和买菜购物是老年人日常在社区的高频活动。同时,对于建设优养驿站的需求也十分迫切,更愿意付费接受优养驿站各项服务,且每月可支付费用平均超过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