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调查结果来看,因社区配套改造多为自选项目,因此优养驿站目前成了社区最需要却最为短缺的民生工程。被调查的小区中仅有1个小区设有优养驿站且能够提供部分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完全没有规划的小区数量为10个;7个小区为健康老人设置了活动中心,但无老人日间照料服务。
由此可见,在家庭层面上,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一个婴儿的照料牵动全家,已成为全社会机制需要的必须有的硬性配套。
━━━━
探索建立“一老一小”优养驿站
中国房地产报社调研组在杭州上城区湖滨街道青年社区的“幸福邻里坊”进行实地调研。
面对社会需求,调研小组提出了五条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包括提到了由住建部牵头,在北京、江苏、广东、河南等14个省24个市开展第一批“一老一小”优养驿站建设试点工作,以形成旗帜示范作用。
建议具体如下:
一是探索“一老一小”优养驿站建设统筹谋划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条块协作、部门联动、分层落实的工作机制。组建市级专班指挥协调是必须的组织保障。第一年抓试点引路,将自选项列入国家级、各级财政投入的基础项,市级城市1~2个进行试验,形成模板。建议将0~3岁托育管理工作向上海市学习,纳入教育管理体系。扩大长护险试点,可开辟失能险试点纳入全员职工干部试验。
二是探索“一老一小”优养驿站建设可持续模式。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与委托运行,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实施模式。
三是探索“一老一小”优养驿站建设配套制度政策,创新土地规划,建设、产业、财税、金融等相关配套政策。
四是将老人日间照料与托儿照料融合,实行可分又可独立的综合体建筑,是优养驿站建设规划的需求重点。目前,中国房地产报社、人民政协报社等组建的调研机构已委托3家公司完成旗下各小区建筑面积由600至2200平方米优养驿站的图纸设计工作,要求具有智能化、科技化、适老化、适幼化的特点。
五是在全国建立起“权威的优养驿站统筹集团”。全国性央企牵头地方国企及市场化公司共同组建。
中国房地产报关于推进“一老一小”社区配套的相关报道。
同时,中国房地产报社社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栗文忠希望所有新闻媒介及关心老年人的人,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多提有意见与建议,共同助推老年人幸福生活及中国养老产业发展。
“现在是时侯了。”栗文忠说,这条道路已经得到了社会认可,对于打破“久病床前无孝子”的问题,以及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切肤之痛方面,让外界看到了希望。
根据目前小区物业用房实际情况,实际上22%的小区可以将原有其他物业用房改建为优养驿站,9%小区也希望在原有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基础上进行扩建,69%的小区则需要新建优养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