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老人想住高端养老院,费用该子女出吗?北京东城区法院:应结合子女的收入情况及支付意愿


同时,子女对父母的赡养,除了经济上的供养以外,还应包括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慰藉。无论子女经济能力如何,都应孝老爱亲,在言语上、态度上尊敬自己的父母。


■专家点评


老龄化背景下养老问题应综合施治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民商经济法室主任、教授 王 伟


本案例对于社会老龄化背景下明确赡养费给付标准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国家卫健委预测,“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随着老龄人口比例上升,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养老的形式越来越普遍。据2023年2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末养老机构4万个,养老服务床位822.3万张。相对于目前社会中充当主力的家庭自行养老方式,养老机构的养老费用更加昂贵,养老费用如何承担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赡养义务履行的标准也亟需明确。在解决养老领域问题中,应从道德与法律、家庭与社会等层面综合施治。


首先,应大力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推进德法共治。《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不管是从道德层面,还是从法律层面,作为子女应当主动履行赡养义务,关注老人的需求,给老人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慰藉。


其次,应贯彻以人为本,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虽然我们提倡居家养老,但随着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快,现实中大量赡养人无暇近身照顾老人、大量老人居家养老存在困难,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关法律明确,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目前,政府也在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开展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旅居养老、互助养老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照顾和保障。


再次,应共建和睦家庭,选择合适的养老方式。养老,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关乎整个家庭。选择何种养老方式,家庭成员之间应充分沟通、互相理解、共同努力。作为子女,应充分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实际需求,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尽可能地为父母提供舒适的养老方式;老年人也要从整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个人和子女的经济条件,不能因此给子女附加过重的经济、精神和道德负担。(荣 慧 姚 峥 文∕图)


(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