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抓紧制定“十四五”智慧健康养老专项规划 应定期发白皮书



  【编者按】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透露:2019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比18.1%。也就是说,我国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了2.5亿。目前我国智慧健康养老刚刚起步,健康养老机构数量短缺,健康养老服务业存在着压力,但也蕴藏着潜力。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认为,未来十年我国社会老龄化还将加速,如何做大做强“十四五”我国健康养老产业规划,破解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养老问题短板,让老百姓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值得思考。对此,他建议在“十四五”健康养老专项规划中把医养融合确定为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事业和产业,创新健康养老产业投融资机制,在全国推广普及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加快推进长期照护服务发展等。

  建言全文:

  做强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 助力“银色经济”

  2019年我国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分别为2.5亿人和1.7亿人,空巢老人比例也不断攀升,预计到2025年和2030年老年人分别将达到3亿人和4亿人,并长期保持4亿人水平,健康养老服务业压力和潜力都巨大。2020年智慧健康产业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202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达到8万亿元以上,在“双循环”的经济环境下该产业是个朝阳产业。目前我国智慧健康养老刚刚起步,健康养老机构数量性短缺和结构性短缺并存,普遍存在着政策法规碎片化、服务供给碎片化、健养供需错位化、数据信息孤岛化、行业标准差异化、智慧养老观念落后化、服务受体“银色数字鸿沟”化、长护保险试点化、健养专才匮乏化等短板。

  为着力解决我国养老服务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必须始终做到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人民对健康养老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我国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顶层设计政策支撑。面对我国现实“9073”(90%的老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料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通过购买社区照顾服务日间照料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的老年格局,我国已基本建立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