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老年人有尊严有质量生活、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的必然要求。未来十年我国社会老龄化还将加速,在积极健康老龄化、健康中国、智慧城市、全面小康、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做大做强“十四五”健康养老产业,助力我国“银色经济”,破解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养老问题短板,让老百姓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抓紧制定“十四五”智慧健康养老专项规划,定期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建议在“十四五”健康养老专项规划中把医养融合确定为发展方向,加快发展健康养老事业和产业,根据区域人口密度、人口结构、人口分布、未来人口发展规划等影响当地健康养老市场容量与潜力,科学布局健康养老产业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银色浪潮之下,各地政府要做好“保基本、管民生、兜底线”的健康养老服务业从提速向提质同步发展。扩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大力支持智慧健康养老走向社区化、小型化、家庭化、集约化之路。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社会力量增加健康养老产业供给和产品供给,创新养老产品的适老化、人性化、便捷化、定制化、智能化、精准化、数据化、市场化,智慧健康养老机构的连锁化、网络化、品牌化,打造“医、养、康、护、游、乐、教”多层次、立体化、智能化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我国老年可穿戴设备,使银色产业提质增效。开辟时间银行,开展老人互助自助,探索“以房养老”等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增加多元主体的健康养老产品供给,精准对接各类老年人的不同层次需求。
(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警惕和同步处理好与农村老龄化并存的其它问题。如农村边缘化、城乡差距加剧化、乡村空心化、农民失地化、土地“非农化”。因地制宜地促进土地、资金、人才、技术、数据等现代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助力养老产业与养老事业融合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应注意处理好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产业融合相结合、与线上线下相结合、与两岸健养合作相结合、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相结合。加强《民法典》普法宣传,以法治为依据、以科技为支撑、以人为本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把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作为重要对策纳入法治化轨道。盘活农村闲置社会资源,提高养老服务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