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从“养老”到“享老” 银发经济堵点亟待疏通

在当前多元化的适老产品供给中,不难看出,银发经济已从过去的零星散发逐步向产业归集过渡,但如何更好地满足适老需求,促进银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仍需从顶层设计上予以支持和指导。

在此背景下,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应运而生。2024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此外,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老年用品政策的倾斜力度,并印发实施《促进数字技术适老化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大力培育智慧健康养老产业。

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科技委主任王永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政策从老年群体需求出发,在供需两端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相信随着政策的落实和推进,未来由政府牵头搭建、社会资本参与的银发经济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完善。”

疏通堵点:

推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银发经济作为新兴经济产业,市场空间巨大。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从2020年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约4.3万亿元增加到约40.6万亿元。面对如此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效市场如何结合有为政府充分把握银发经济机遇,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

基于湖南发展集团养老产业有限公司社区养老的运营经验,总经理徐志刚表示,当前养老体系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公司成立以来围绕适老服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探索,但目前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运营近7年累计亏损一千余万元。养老产业现在仍过多依赖政府资源和行政督办,还未形成成熟的产业体系,建议从政策、资金、产业协同等多方面发力,促使养老产业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集群。

常年深耕养老产业的青岛国君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明强则认为,养老体系专业人才匮乏阶段性限制了银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赵明强说:“适老化改造面临着技术门槛高、专业人才缺乏等难题,目前市场上从事适老化改造的技术人员数量较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老年受众理念守旧也是制约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的一大堵点。北京市丰台区老年大学教育工作室主任马格军在开发高质量课程体系以及招揽教育人才时有感而发:“目前受众对老年教育知识付费的积极性不高,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老年教育体系,不能仅依靠政府投入与公益扶持,仍需在产业结构以及消费理念上形成根本转变。”

“目前我国养老产业还处于粗放发展的阶段,各产业环节相对孤立,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建议:“在明确的政策指引和支持下,市场供给侧应因需而动,加强高质量适老产品的供给和匹配,需求侧也需社会各界配合做好宣传引导,助力适老产品接受度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