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中国社会报:十大关键词 回望养老工作这一年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党和政府在推动养老工作高质量发展上频频发力,出台了多项养老新政策,推出了多项养老新举措,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岁末年初,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一年促进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的养老工作重点、亮点,以“十大关键词”的形式,记录与见证养老工作的前行轨迹。


1、居家社区养老


居家社区养老是我国老年人主流的养老方式。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为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5月,民政部、财政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3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确定北京市昌平区等50个项目地区,鼓励各地在设施建设、机构培育、人才培养、服务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打造专业化、社会化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养老服务模式。


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办公厅(室)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明确鼓励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探索发展社区食堂、建立社区护理站,并鼓励家政、护理人员进社区,拓展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


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围绕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等,布局建设家门口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实施方案的出台,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有机融入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依托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可以在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等方面获得有力支持。


2、老年助餐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家庭结构变化,高龄、失能、空巢、留守等老年人数量持续增长,助餐服务已成为老年人的普遍现实需要和热切期盼。2023年10月,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从6个方面提出18项措施要求。把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指导各地紧密结合实际,积极稳妥、因地制宜推动实施,从服务供给、服务质量、服务可持续、服务监管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探索灵活多样服务方式,促进老年助餐服务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


12月初,民政部召开全国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从抓细抓实老年助餐服务的关键环节,扎实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工作取得实效等方面进行部署。各地坚持需求导向,结合实际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因地制宜探索助餐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