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需求,民政部、财政部于2023年10月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中央财政支持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救助对象暂定为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且经评估为完全失能等级并自愿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由各地结合辖区养老机构基本服务成本确定养老机构收住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的最高收费标准,原则上不得高于当地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及全护理照料标准的总和,此举减轻了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负担,切实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6、医养结合服务
健康是老年人的刚需。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相伴而来的,是患有慢性病、认知障碍等疾病老年人口的持续增加。2023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老年痴呆防治促进行动(2023—2025年)的通知》,开展宣传老年痴呆防治科普知识、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及早期干预等4个方面的行动,指导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转诊和干预服务,实现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
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将强化“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列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3部门发布《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指南(试行)》,为有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的老年人,重点是失能(含失智)、慢性病、高龄、残疾、疾病康复或终末期,出院后仍需医疗服务的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医疗巡诊、家庭病床等服务,并明确了服务流程。
7、适老化改造
为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化、促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2月底,民政部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全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推进会。根据部署,“十四五”期间,全国要完成200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改造以“室内行走便利、如厕洗澡安全、厨房操作方便、居家环境改善、智能安全监护、辅助器具适配”为主要目标。同时,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家庭提供无障碍改造服务被列入《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成为16项服务清单中的一项内容。当前这项工作有序推进,部分地区探索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做法,实现保障类改造与社会化改造相互促进,进一步促进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8、养老服务人才
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3年3月,民政部召开全国养老服务工作表彰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议,表彰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部署新时代新征程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和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具体举措。会议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要着力拓宽人才来源渠道,打造多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着力推动人才素质提升,加快推进专业教育培养和职业培训;着力健全人才评价使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和使用管理;着力强化人才激励保障,建立“拴心留人”的制度机制;着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各项任务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