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应强化系统思维,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考虑;通过重点领域突破解决瓶颈问题和难点问题;完善产业规划,推进养老服务和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数据支撑,推进包括老年群体基本信息在内的人口信息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加强舆论引导,正确看待人口老龄化,避免将人口老龄化问题化、片面化和碎片化。
共同富裕视角下的浙江养老创新发展模式
浙江省民政厅副厅长 方仁表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工作,把老有康养列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十大标志性成果之一。浙江省民政厅创新提出“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核心是构建“居家+社区机构+智慧养老”的服务体系,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积极推进“家门口幸福养老”模式,就是要让生活在浙江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基本养老服务,重点聚焦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发展。一是聚焦解决地区差距,打造山海协作养老版。通过“海岛支老”“山区助老”行动,在海岛组织省内养老服务基础好的五个设区市包干支援舟山15个孤悬小岛,每个小岛派出2名护理员,开展服务支老、设施支老、管理支老、文化支老工作。二是聚焦解决城乡差距,打造老有康养联合体。整合村社服务资源,推出“邻里康养”数字化应用,倡导资源下沉、共享,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获得优质公共服务;在医康养护上,创新推出“康养联合体”,充分发挥乡镇卫生员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增设康复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能看病配药、获得照护。三是聚焦解决收入差距,打造养老服务“爱心卡”。在提高基础养老金、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的基础上,按照“财政投一点、集体担一点、社会捐一点、家庭出一点”的“四个一点”模式,加强资金筹措,培育服务企业,提高老年人支付能力,扩大养老消费。
深化合作,积极推进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
安徽省养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胡前义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养老服务条例》以及《关于加快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都提出推进长三角区域养老服务一体化合作。近年来,安徽省强化交流合作,打造面向长三角的康养产业带、康养小镇和旅居健康养老基地,同时在加强人才培养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实践。
推进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安徽省主要采取以下举措:一是打造高水平康养基地,提升已认定的15个长三角康养基地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未来将新增认定不少于10个长三角康养基地。二是推动老年教育与老年旅游、机构照护等业态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主题游学、文化培训等服务。三是积极推行异地(旅居)养老,指导长三角养老协会联合体认定的51家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安徽)规范服务,支持其他养老机构积极参与新一轮的认定活动。四是借鉴浙江省长兴县水口乡等地经验,会同文旅等部门打造一批短期精品旅居养老线路。五是促进长三角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长期护理保险异地结算等方面开展一体化试点。六是推动三省一市养老产业支持政策、标准规范、信息数据等衔接共享,促进更大范围内要素自由流动,整体提升区域养老产业竞争力。七是支持养老服务企业连锁化、规模化发展。八是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双招双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