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业务扩围渐近!非试点银行积极“备战”,养老理财将迎创新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4-08-20
|
1183 次浏览
|
分享到:
自2022年11月启动试点至今,个人养老金业务实施已近两年,向全国扩围的步伐渐近。8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作为试点机构的银行仍在积极加大相关业务的推广,杭州银行、长沙银行等非试点机构亦正在积极“备战”个人养老金业务。而在产品方面,作为个人养老金产品重要组成部分的养老理财近期亦释放利好信号,已有理财公司表示,将积极推动超长期产品发行、养老理财场景化运用、业绩基准展示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在分析人士看来,个人养老金业务不是“一锤子买卖”,在产品侧,机构要基于参与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匹配产品,兼顾安全性和收益性,同时要做好投资者陪伴工作,持续优化参与人持有体验,才能够提升用户的转化率和黏性。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已有部分非试点机构提前为此“备战”,8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杭州银行、长沙银行、齐鲁银行等部分非试点银行机构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透露,正在为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开办积极筹备。
例如,杭州银行表示,该行加大资源投入和板块协调,积极申办个人养老金业务,大力推进个人养老金账户业务的系统建设、制度建设、产品布局、后续业务拓展计划等工作,努力构建全方位生态化服务体系。长沙银行也提到,该行积极与监管、人社部门对接业务资格,目前已开展产品体系和系统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待获取业务资格后将组织业务推进。齐鲁银行则指出,该行将持续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动向,积极做好个人养老金专用资金账户开立准备工作,持续丰富具有养老属性的储蓄、理财、保险等养老金融产品,满足客户差异化养老资产积累和保值增值需求。
“个人养老金业务属于典型的长周期业务,业务黏性强,辐射带动性好,各家银行重视程度均非常高。”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当前,首批业务试点已接近两年时间,全面放开的时间窗口临近,非试点银行提前申请业务资格,已是较好的时间窗口。
据了解,2022年11月,《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下发,根据《暂行办法》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机构包括6家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以及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5家城商行。
回顾一年多以来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开展情况,人社部此前披露,截至今年6月底,个人养老金制度先行实施总体平稳,超过6000万人参加个人养老金,未来将进一步研究完善个人养老金支持政策。
非试点机构积极“备战”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同时,作为试点机构的银行仍在奋力加大相关业务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