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趋势下养老“中间人”应运而生,站在“风口”上莫要走错道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4-11-16
|
1352 次浏览
|
分享到:
将探访养老院的视频剪辑发到自媒体账号,并同步科普关于养老方面的知识。
“3年前,和我做同样事情的人很少,我可以说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九九说,而随着银发经济的发展和养老需求的上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养老服务“中间人”的队伍。
河南“00后”女孩刘莹莹就是其中之一。两年前,她勇闯养老赛道,“那时我刚从市场营销专业毕业,机缘巧合下来到了一家养老院工作,成为养老规划师”。
刘莹莹最主要的工作是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用专业知识匹配其需求。“如果发现他们不适合我所在的养老院,我也会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结合我作为业内人士的了解,为他们推荐更合适的养老院。”此外,刘莹莹还负责统筹入住老年人的日常体检、餐食等服务,是老年人在该养老院生活起居的“总负责人”。
来自上海的王先生则是在半年前做起了自媒体“养老博主”。“我原本是做新媒体营销的,因为自己父母年纪比较大了,就开始考虑他们的养老问题并关注了养老服务。”王先生告诉记者,养老行业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很多人有养老的需求,养老院也有找客源的需求,但两边对接不上,很多人找不到合适的养老院,一些养老院也接收不到足够的老年人。
“去探访养老院,我会作为一个‘提问者’去帮助大家了解这个养老院的具体情况、各种细节,除了养老服务推荐,我也想通过科普让大家知道一些既有的政策、配套和福利,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王先生说,他觉得养老服务“中间人”角色很有存在的必要。除了提供养老院探访、养老好物科普及养老知识科普之外,他也会接受粉丝咨询,推荐自己了解的合适的养老院。
记者调查发现,站在养老“中间人”的发展“风口”,一些人走“歪”了。
“×叔您好,我是小×,我们公司有个旅游活动,邀请一些老干部来参加,我把您的名报上去了,您来多给我们提一些宝贵的建议。”来自浙江杭州的胡女士今年4月入职了一家养老服务机构后,收到了一本“话术手册”。
“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单纯的销售工作,作为养老推荐官去和老人接触。但看到这些销售话术,觉得不对劲,就赶紧辞职了。”在胡女士展示的“话术手册”中,记者看到,其不仅写明了如何邀请老年人实地参观养老机构,如何对老人“嘘寒问暖”,甚至标明了“尽量避免3人或3人以上,尽量避免带小孩的老人”等注意事项。
“‘活期取钱工作’要和客户沟通好,可以充当客户孙子、孙女或者亲戚取款,不可紧张,要自然。陪同取款路上不谈产品、不谈钱、不谈小孩。对于有意向当天未成交的客户,平时打电话关心、增加感情,约客户参观旅游、旅居、生日会等活动。”胡女士告诉记者,这样大费周章的最终目的,是劝服老年人向养老公寓储值,以年为单位预交养老费用,宣称可以参与“返利”、享受比一般客户更优惠的折扣,“这样的预付储值模式,一次需要几万元”。